文档介绍: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呢?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儿童对直观的、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据此,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比较丰富的生活,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获得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教师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寻找到时机,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写作的素材。我以重视学生写观察日记为突破口,平时总是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一些自己身边的人、事、景……正值秋末,一天下午下课时,外面刮起了大风,此时校园中的情景正是很好的观察素材,于是,我马上组织学生来到教室外,让学生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利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有的写道:“今天的风可真大呀,让我觉得有点冷。只见大风把树上的叶子呼呼地刮下来,叶子手牵着手在操场上飞舞。有的翻着跟头,好像在赛跑,真好看!”有的写道:“风把我们的卫生区的叶子堆了三个大堆,我高兴地想,这下好了,不用我们扫了,我应该怎么感谢风伯伯呀。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呼’地一声,把小树都刮倒了。幸亏,旁边的一棵大树支住了它。那么,我就替小树谢谢大树吧!”……学生的想象力和他们独特的观察视角是我之前所未料到的,我真心地为他们喝彩,我深深地被他们感动!这对于刚刚接触写作的学生们来说是多么珍贵的感受,是多么珍贵的经历,是多么宝贵的经验!我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带着学生们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比如,让学生们观察校内的爬山虎;校外的小河、田野、庄稼;王老师养的鱼、小鸟、各种各样的花都成了我班的小客人;每当有雾、雨、雪,我都领学生到外面观察。有精彩之作诞生,哪怕是一句话,我都要让小作者朗诵给大家听,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作文的需要。这样,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写作的距离,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只有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原来活生生的形象是这样的迷人,学习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本身是这么的有趣,才能激发学生的说写兴趣。二、讲真话、抒真情、做真人作文不仅体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文字表达能力,而且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思想。“文如其人”之说古已有之,因而作文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字训练,也是一种思想训练。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立诚最为贵。”即强调把作文和做人联系起来,强调做人比作文更要紧,强调写“真实”。惟有如此,教师才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有利于养成好的文风和作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立足于“真”字,努力要求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讲真话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我坚持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所为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训练他们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有一次作文,我要求学生对教师说心里话,一个同学就写出了《老师啊,您啥时戒烟》这一针对性很强的习作,指出老师吸烟对同学们的影响。他大胆地讲了真话,没有因为吸烟者是自己的老师就缄口不言。2、抒真情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训练学生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