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我是什么教学案例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是什么教学案例反思.doc

上传人:zbfc1172 2020/3/2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是什么教学案例反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是什么》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一)、由复****引题。出示字卡、词卡、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课文读顺。)〈过渡语〉:你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老师很高兴。那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知道课文中的“我”是什么?(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确定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二)、自由朗读课文,探究: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我”是水?把你找到的句子用“﹏”线画出来。(提出要求:1、与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内容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朗读中寻求知识。(三)、朗读课文,理解感悟。(借助一些有效手段,如多媒体,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把他们带入课文情境,使其读好课文,内化语文语言,增强语感。学生的模仿性较强,指导朗读时应注重范读。)1、请找到水变化句子的同学站起来,读课文有关的语句,给大家讲一讲水先变成了什么?接着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白云、黑云和红纱。)云又会变成什么?请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出示带‘打、落、飘’三个字的句子读一读。读完后再改变三个字的位置让学生读找出发现什么?体会到用词的准确性。试着背一背。)(在理解三个动词时,学生尤其对下雹子比较陌生,我则设计了这三种情景,加上声音,学生仿佛亲眼观赏到落雨、打雹子、飘雪的场景,从而加深了对这三个词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不难读出这几个词的轻重。课件只是辅助教学,“读”是我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感情朗读,学生能体会出“水”的神奇,也就能用“神秘”的语气朗读出来了。) 2、小结:其他同学你们明白水的变化了吗?请按水先变成…,接着变成…,最后变成…的句式再说一说。〈过渡语〉:水变来变去又变会到地面,他们都在哪儿生活呢?3、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请画出这一句话的学生站起来读一读。然后请学生个人读、领读、赛读、齐读)提问:(1)为什么说水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唱歌跳舞呢?(2)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情景吗?(引学生说话)(出示多媒体课件)(3)作者叔叔把水当做人来写了,说明他多么地喜欢水呀!你喜欢吗?请读一读,试着背一背。〈过渡语〉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水的喜爱,可你们知道吗水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环节的重点就是读好课文。学生在朗读时可能只注意了语气,而忽视了语速的处理,因此我则通过朗读冠军的介绍和课件的直观录象,让学生掌握读本自然段背诵的方法。) 提问:(1)那你知道它什么时候很温和,什么时候暴躁呢?(根据学生的解读点出好事和坏事)(2)出示水灾课件: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你有什么想法吗?所以说……学生接句人们想出……。接句人们建造了拦河大坝、修建水库等,用水发电、灌溉田地,让水造福人类。(3)说一说在你的生活中水有哪些用处呢?(此环节的设计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的空间,既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爱惜水珍惜水资源的教育。课后作业将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意识到不仅从书本上可以学****生活是更大的课堂。) 4、万物都离不开水。如果没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