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丹霞地貌, 土林地貌与旅游开发.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丹霞地貌, 土林地貌与旅游开发.doc

上传人:jemsbln680 2014/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丹霞地貌, 土林地貌与旅游开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丹霞地貌、土林地貌与旅游开发
明庆忠刘丽娜李春茂王嘉学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系,中国云南昆明 650092)
提要:丹霞地貌与土林地貌均属于特殊地貌,二者在发育演化与旅游开发上有着不少的相似处:如形成的物质基础大多是河湖相陆源碎屑沉积,沉积后都发生过淋溶作用,后经抬升而导致流水切割、重力崩塌,形成造型多变、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可开展观光、科考、科普、生态、探险等旅游活动,旅游主题与特色较为鲜明。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土林发育形成的地层沉积年代晚于丹霞地貌形成的红层,颜色多变,成岩化程度低,发育过程中流水作用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发育的形态类型较丹霞地貌略少,地区分布上不及丹霞地貌广泛、缺乏秀色和较少有人文内涵等。
关键词:丹霞地貌;土林地貌;发育条件;发育过程;形态类型;旅游开发
截止到1999年5月,全国已发现丹霞地貌540余处[1],不少丹霞地貌分布区均作为旅游景区进行了开发建设,丹霞地貌与旅游开发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土林地貌虽然不及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但在我国不少地区均有发育,如云南的元谋、陆良、永德、南涧、建水、牟定、江川等[2]和西藏阿里札达盆地、四川西昌、新疆叶城、甘肃天水等地,也有一些地点作为旅游景区进行了开发,如云南元谋等。丹霞地貌与土林地貌均属特殊的蚀余地貌,二者在其发育的基础、过程、形态、特点以及旅游开发上均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就丹霞地貌、土林地貌发育及其旅游开发作一粗浅探讨,以就教于同人。
1 发育条件
物质基础
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中生代到早第三纪所沉积的河湖相陆源红色岩系,其颜色可变化于棕黄、褐红、灰紫等偏红色[1],往往以砂岩、砾岩为佳。例如云南较典型的丹霞地貌分布地点——丽东的黎明、黎光,其形成的物质基础就是滇西下第三系的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岩等,主要砾石成分为石英岩、紫色硅质岩,胶结物质主要为硅质、钙质和铁质等。
土林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上第三系至第四系沉积的较厚层、半胶结状的河湖相陆源碎屑沉积地层。如元谋土林主要是上新统和早更新统的河湖相和三角洲相地层为主,为砾石层、砂层夹薄层粘土和亚粘土层,砂砾层常为厚层状,~10m左右,其中部分被铁质和钙质胶结,砾石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砂岩为主,砂的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云母,常夹几层铁质钙质胶结的砂层和透镜体,色调较鲜艳,为紫红、棕红、粉红、棕黄、橙黄、黄绿、白色、灰色等。地层产状平缓,一般倾角小于8
°。
由上述可知,丹霞地貌形成沉积较土林地貌要早,是已成岩化的河湖相红色沉积岩层,而土林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相对较年轻,属于半成岩化或尚未成岩化。二者组成成分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主要以石英为主,有部分长石和云母等,胶结物质均以泥质、铁质和钙质为主。
沉积环境
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红层和土林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半成岩化或未成岩化的砾石层、砂层和粘土层等,都有一定的沉积韵律存在,多属于内陆湖盆或河谷盆地沉积的陆源物质。受区域构造的控制,我国中新生代盆地在中东部多呈现北东向分布,而西部则多呈现出南北向分布,控制了红层盆地的分布规律[2],形成土林的一些盆地也受这种分布规律的影响,如在川滇南北构造带上,继续展布着泸定、双源、西昌、会理、盐源、红格、元谋、昆明、牟定等上新世至第四纪早期河湖相沉积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