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PCB设计规范讲义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609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PCB设计规范讲义课件.ppt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0/3/27 文件大小:1.5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PCB设计规范讲义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节PCB板布局规范一、PCB板布局概述在PCB板设计中,布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布局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布线的效果,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合理的布局是PCB设计成功的第一步。布局的方式分两种,一种是交互式布局,另一种是自动布局,一般是在自动布局的基础上用交互式布局进行调整,使其成为便于布线的最佳布局。在布局完成后,还可对设计文件及有关信息进行返回标注于原理图,使得PCB板中的有关信息与原理图相一致,以便在今后的建档、更改设计能同步起来,同时对模拟的有关信息进行更新,使得能对电路的电气性能及功能进行板级验证。二、: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精后粗大,先密后疏。元件放置层:元件摆放均应该放置在顶层,只有在特定情况小,才把部分高度有限、发热量小的贴片电阻、电容、IC等放置在底层。元件放置位置:元件应该放置在栅格上,相互平行或垂直,元件排列要求整齐、美观、紧凑,输入和输入元件尽可能远离。元件放置的方向和位置:同类型的元件应该在横向或纵向方向一致;同类型的有极性分立元件也要在横向或纵向方向一致,具有相同结构的电路尽可能采用对称布局。去耦电容的放置:集成电路的去耦电容应尽量靠芯片的电源引脚,使之与电源和地线之间形成的回路最短,旁路电容应均匀分布在集成电路周围。电源供电考虑:使用同一个电源的元件应该尽可能放置在一起,以便于电源的分割和布线。留边考虑:位于边远的器件,一般离板边缘至少2个板材的厚度。留空考虑:双列直插器件的相互距离要大于2毫米,BGA器件与相邻元件的距离大于5毫米,,贴片元件焊盘外侧与相邻通孔焊盘外侧的距离要大于2毫米,压接元件周围5毫米不可以放置直插元件。元件分布:均匀、疏密一致、重心平衡。PCB板上元件贴片的受限区域(双面PCB),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器件为中心,围绕它进行布局,减小和缩短元器件的引线和连接。元件的布局应该便于信号的传递,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多数情况下,信号的传递方向安排为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与输入、输出相连的元件应当放在靠近输入、输出接插件或连接器的附近。,以及对电磁场感应比较灵敏的元件,应该加大它们相互之间的距离或加以屏蔽,元器件放置的方向应与相邻的印制导线交叉。尽量避免高低电压器件相互混杂,强弱信号的器件交错布局。*对于产生磁场的元件,如变压器、扬声器、电感等,布局时应注意减少磁力线对印刷导线的切割,相邻元件的磁场方向应相互垂直,减少彼此之间的耦合。对干扰源进行屏蔽,屏蔽罩应良好接地。在高频工作的电路,要考虑元件之间分布参数的影响。工作电流大的器件,一般在布局时靠近电源的输入端,应与小电流电路分开,并加上去耦电容。,应该安排在有利于散热的位置,一般在PCB的边缘,必要时可以单独设置散热器或小风扇,以降低温度,减少对相邻元件的影响。一些功耗大的集成块、大或中功率管、大功率电阻等元件,要放置在容易散热的位置,并与其它元件隔开一定的距离。热敏元件应紧贴被测元件并远离高温区域。双面放置元件时,底层不放置发热元件。,重而大的元件尽量放置在靠近固定端的位置,并降低重心,以提高机械强度和耐震、耐冲击能力,减少PCB板的负荷和变形。重15克以上的元器件,不能只靠焊盘来固定,应使用支架或卡子等辅助固定装置。为了便于缩小体积或提高机械强度,可设置辅助底板,将一些笨重的元件牢固地安装在辅助板上。PCB板的最佳形状是矩形,当板面尺寸大于200×150mm时要考虑使用机械边框加固。要在PCB板上留足固定支架、定位螺孔和连接插座的位置,便于安装。印制电路板布局样图印制电路板布局样图三、PCB板布局的检查和评审印制板尺寸是否与加工图纸尺寸相符?能否符合PCB制造工艺要求?有无定位标记?元件在二维、三维空间上有无冲突?元件布局是否疏密有序,排列整齐?是否全部布完?需更换的元件能否方便的更换?插件插入设备是否方便?热敏元件与发热元件之间是否有适当的距离?调整可调元件是否方便?在需要散热的地方,装了散热器没有?空气流是否通畅?信号流程是否顺畅且互连最短?插头、插座等与机械设计是否矛盾?线路的干扰问题是否有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