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12、大自然的启示设计者:刘娟教材简介《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有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告诉人们要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教学重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人类从动物身上受到的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一课时课时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然然奥秘的兴趣。共享同案教学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忆就文,引入新课引导回忆:从《自然之道》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自然之道》中的我们,不按自然规律行事,结果好心办了坏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自以为是的官员。解释:“道”阐述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的道理。2、准备学习新课。提取《打扫森林》和《自然之道》的相似之处,以此设疑,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共享同案教学模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自主学习《打扫森林》三、揭题引导。四、自主学习《人类的老师》1、学习第一篇短文,要求掌握字词,读通课文。2、提问:文中的官员发布了一个什么命令,导致了怎样的结果?3、文中那句话说明了森林被毁的原因?4、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森林的生态平衡是怎样被破坏的。引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人类也有自己的老师。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揭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发,发明了雷达,那么,蝙蝠算不算人类的老师呢?布置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度边思考:人类的老师是谁?人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2、文中介绍了那几位人类的老师?自由朗读,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并朗读语句。分析枯枝败叶和各类昆虫、鸟类、兽类及树木之间的联系。齐读课题。质疑:人类的老师指的是什么?进入新课学习。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归纳: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开放的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自主解疑中提升自己。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运用课件将文字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轻易掌握人类以生物为“师”的种种事例。五、拓展延伸。从这两篇短文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展开谈话。结合学生交流,充分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魅力,激发其探索的热情。当堂检测一、我能准确给下列黑体字注音。遭殃(    )  菩提树(    )  腐烂(    )  土壤(    )   扫帚(    ) 逞凶 (    ) 关键(    )  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