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戏曲博物馆论文:虚拟戏曲博物馆建构的意义探讨(共7393字).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戏曲博物馆论文:虚拟戏曲博物馆建构的意义探讨(共7393字).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3/29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戏曲博物馆论文:虚拟戏曲博物馆建构的意义探讨(共7393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戏曲博物馆论文:虚拟戏曲博物馆建构的意义探讨(共7393字)本文我国戏曲博物馆的现状当前,从国家、政府、社会各个层面还是非常重视戏曲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的,但是中国地大物博,戏曲的地域分布跨度大。地方戏剧种非常之多,各地对戏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不一致,地方戏曲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更是举步维艰,我们无法指望在各地都建立戏曲博物馆,能在北京或上海建设一个国家级的戏曲博物馆,具有代表性和辐射力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我国目前现有的戏曲博物馆,如1985年筹建的天津戏剧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性戏剧博物馆,该馆主要以中国戏曲发展史为脉络展览了戏曲的相关文物。1986年建立的苏州昆曲博物馆,主要是昆曲艺术的文物展览。1997年于北京湖广会馆内建成的“北京戏曲博物馆”,目前在古戏楼内仍可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戏曲精品剧目,体验到老北京戏楼独特的文化氛围。另有戏曲文献、文物、图片和音像资料,向观众展示了以京、昆艺术为主的北京戏曲的发展史。2005年底建成的首都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项目之一是《馆藏京剧文物展》,是对我国的京剧艺术的展示,在展厅内还修建了一座北京传统戏楼(参照北京崇文区珠市口阳平会馆内的戏台,按1:1的比例复制)。博物馆通过京剧文物的展示,向观众介绍了京剧艺术的一般常识。除此之外,还有淮安戏曲博物馆、粤剧博物馆、越剧博物馆等等,一般都是在各地方戏的发源地建立的地方戏曲文物展览博物馆。从目前的这些戏曲博物馆的展览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实物展出的形式,展品包括台上台下所用的砌末及实物道具、服饰、盔头、剧本、脸谱、各色戏园戏楼图片等等,其中还有一些戏曲界名家的戏装和剧本、戏单,再就是修复的戏楼。展示的手段除了戏曲文物和还原戏楼以外,基本就以文字、图片形式介绍了戏曲史的发展脉络。从总体上讲,由于戏曲的博物馆多建立在一些会馆内,场地的限制致使展品的数量非常有限。展示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与参观者的互动。博物馆中采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手段的展示几乎没有。参观者在简单的进行欣赏之后,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现有的戏曲实体博物馆均没有建立“网上博物馆”,即没有博物馆的网上站点,因此,参观者想要提前了解博物馆的展品信息、活动、参观路线等就相对困难。如果想解决这些问题,虚拟博物馆的展示优势对于活态的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是最恰当的手段之一。建立虚拟戏曲博物馆的意义首先,虚拟戏曲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行,能够弘扬传统戏曲艺术,扩大戏曲的影响范围。戏曲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生成的艺术。随着社会发展快节奏,戏曲这种传统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忽视。戏曲虚拟博物馆的建立,能够将传统的艺术精髓和艺术特质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期望利用新的媒体手段和艺术形式能够为振兴传统戏曲艺术做出努力,唤起人们对于戏曲艺术的关注。其次,虚拟戏曲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行,可以弥补戏曲实体博物馆的不足,大大提高相关工作的系统性与实效性。传统戏曲博物馆的展览方式以传者为中心,参观者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而网3=1上的虚拟博物馆可以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询相关信息,操作方便,这就大大加强了参观者接收信息的有效性。网络平台的展示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图、文、视频、音频、动画、虚拟三维场景漫游以及互动体验等,戏曲文物以及戏曲文化可以多种面貌进行广泛传播。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足不出户浏览戏曲文物、获取信息、分享知识、参与讨论,这与以往只能通过实地参观接收戏曲信息的局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再次,虚拟戏曲博物馆的建立,最重要的是对戏曲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这将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戏曲艺术。若想达到信息资源的内容丰富,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传统戏曲资源整合并将其数字化。戏曲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不仅是对以往有效资源的重新整理和归纳,更重要的是对资源的抢救、保护的一个过程。通过对所有展品及展示空间的信息数字化,包括有关展品、展馆的文字、图片、模型、音频、视频、动画资料的采集与归类,最终形成系统的展品数据资源库。从戏曲的传承方式来看,仅有文物的流传还不足以满足当代人对戏曲艺术的了解,戏曲艺术是以口传心授为主要技艺传承方式,因此,影像在保护、传承方面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戏曲艺术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对前辈大师以及当代活跃在舞台上的艺术家进行研究,前辈大师的经验总结对后人继承、发扬戏曲艺术更富于借鉴价值,是不应该忽视的珍贵遗产。用影像抢救前辈名家濒临失传的优秀剧目,用影响记录艺术家在舞台表演后面的“窍门”,用影像记录程式化的艺术手段、表演方式,将这些活态的艺术形式影像化、系统化。如果在实体博物馆中展现如此数量的影像资料,还是很有难度的。但是依托网络平台建立的虚拟戏曲博物馆,可以开设老艺术家“说戏谈艺”的栏目,用影像直观的方式服务于戏曲学****者或爱好者,成为他们的参考资料,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依据自己的需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