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追寻大师的足迹.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追寻大师的足迹.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追寻大师的足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追寻大师的足迹——浅读陶行知教育思想柳荫小学胡德银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教育奉献一生。他在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方面,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遗产,生活教育理论便是瑰宝之一。最近读《现代教育理论导读》(张洪亮),第一章便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仔细读来,对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它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改造与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炼, 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主旨包括: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教育。(二)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 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 2 去。”他还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 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 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三)教学做合一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他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 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学做合一, 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 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是教学法上的一大改革。二、生活教育理论给我启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家在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教育的目的是生活生活需要教育,教育的追求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条件下为人设计和实现理想的、完全的生活,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来实施人的培养。 1 、培养健全人。书本不是生活本身, 教育不应设法使学生去适应书本,而应设法使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规则,并努力去创制新的规则。教育者要彻底摆脱“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的“残废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教学生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建构能使人“手脑双挥”、“在劳力上劳心”的健全教育, 切实开展“2+2 ”项目,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