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顺水桥的故事(11-20).doc

格式:doc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顺水桥的故事(11-20).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顺水桥的故事(11-20).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十一岁不读医书读《水浒》爷爷一怒动了粗顺水桥坐在灶边矮凳上, 一边往灶里加干柴, 一边就着通红的火光, 弯腰低头读书。站在顺水桥身边的何大姑将最后一个最大的记心粑放进锅里,盖好锅盖,取下腰上的围裙,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弯腰坐在孙子对面的矮长凳上。笑问:“孙子孙,读什么书,读起咯大的劲火? ”顺水桥头没抬,只是点头说:“好书。”大姑又笑问:“是医书? ”“不是。”“是乐书? ”“也不是。”“哪是什么书? ”“水浒。”“什么水书、火书。”“是你常讲的武松打虎的水浒。”何大姑听后, 伸手夺过顺水桥手中的水浒,说:“千万别读这号书, 你爷爷知道了, 他会生气的, 会跟你动粗的。”顺水桥急求奶奶:“好奶奶, 请你别告诉爷爷。”“今后不准再看了。”“今后不看了, 今天求奶奶让我看完最后一回,看下最后的结果。”“水浒有什么好结果,奶奶早告诉你了, 若要梁山绝, 盐罐里生蛆, 兵杀兵,贼杀贼。”“奶奶, 我是要看书上的结果,梁山好汉座次怎么排。”何大姑见孙子不听自己所说,不由有点生气说:“你爸爸要躲在房里偷看水浒,结果被你爷爷发现。你爷爷抽他一百下竹板。背上、腿上留下九十九道疤痕。你爸爸仆睡了九天,才能仰睡,九天后背上、腿上的疤痕才消去。你也要看结果, 只怕惹怒了你爷爷,你的结果也不会比你爸爸好。”顺水桥摇头说: “奶奶别吓我,我不信爷爷是个这么狠心的人。”“你爸爸回来了,你问你爸爸。何苦,你的崽又接你的脚,偷看水浒了。”何大姑说完, 将手中的水浒递给何苦。跟着丈夫一同回家的张爱玉见何苦手拿水 2 浒,不知怎么和儿子说。忙打圆场道:“妈,正儿不听你的话,你是奶奶,打也打得,骂也骂得。我们做儿做媳妇的,不会有二话。”何苦扬起手中的水浒说:“正儿, 看在今天是你的生日, 爸不给你动粗, 快跪下向奶奶认个错。快将水浒退给人家。如要再借再看, 莫怪爸爸对你动粗了。”何苦将手中的水浒还给顺水桥。顺水桥接过爸爸给的水浒望着众人点了点头, 转身欲走。刚至大门边的王国柱说:“大姑, 何苦, 你们母子是这样教育正儿的。你们这样能琢好玉吗? ”顺水桥迎面见爷爷严厉的眼神正视自己, 又望室内众人, 捧水浒的手忍不住抖了起来。爱玉见状忙说:“正儿,快跪下向爷爷认错。爸爸,你别站门口, 你不听话的孙子受冻了, 快进屋烤火。”何大姑见老伴坐下, 伸手揭开了锅盖, 一股浓浓的糯米、芝麻、猪肉香味让坐在锅边的人都咽了咽口水。何大姑急用筷子夹起了一个香喷喷的记心粑装进碗里递给老伴说:“你先尝尝。”王国柱木然接过记心粑说:“大姑,你的好心我知道, 这个记心粑不应该我先吃。”“虽是正儿生日, 年青人有吃在后。”王国柱回头对何苦说:“去点亮祖宗神位前的灯。正儿,快跪到祖宗神位前去,先端着记心粑祭了祖。再认不读医书读水浒的错。”一家人先后跟王国柱从灶屋走进堂屋。两盏神位前的香油灯将堂屋照得半明半暗。顺水桥用水浒顶着烫手的装了三个记心粑大磁碟。恭恭敬敬的跪在祖宗神位下,王国柱说:“正儿,你可记得,你今天是第几次端着记心粑祭列祖列宗啦。”顺水桥低头答:“第十次。”明天你便是十二岁的大娃娃了。你从小听话明理,十一岁就看水浒, 你可知道你的堂外公张起元让水浒害的快成了不治之症了。”张爱玉 3 急端一木椅放爸爸身边说:“爸爸, 别激动, 坐下慢慢说, 堂前教孙, 需要儿子, 媳妇做什么, 只管说。”王国柱坐下出了一口长气说:“爱玉你可知你堂伯起元生的什么病? ”张爱玉摇头。“他今天才告诉我, 他老不正经, 闲来无事, 读了水浒传, 又读***, 让西门庆的狂野之魂附了体了。他瞒着家人用几个臭钱逛窑子, 进***院。结果染了一身性病。刚才我给他送菜时跟我说的声泪俱下, 让我救他, 我答应尽我所能。你们说, 这病的教训, 血的教训, 怎么办。”众人齐说:“您说怎么办, 我们就怎么办。”王国柱说:“大姑, 你是奶奶, 你先说说。”何大姑扬眉说:“你常说棍棒下面出状元,茅屋里面有公卿,我说一个字,今天是他的生日,让他多吃一个记心粑。”何大姑说完操起堂屋门边的门杠递给老伴:“打”。王国柱接过门杠举了举说:“打? ”王国柱将门杠放回原处说:“大姑的心我明白, 我的心亦让你们明白。我们今天堂前教孙, 是为了让正儿成材成器。古语云, 玉不琢不成器。我们今天就在琢字上做文章。”何苦说:“爸, 你说怎么琢, 我们就怎么琢。”王国柱说:“何苦, 去拿一付棕谷箩索来。”张爱玉急接腔说: “棕索上在箩筐上难解, 用我的晒衣索, 那索是芙蓉树皮搓成, 又粗又牢。”张爱玉说完便出了堂屋。何大姑乘机从孙子手中端过磁碟。将碟递向老伴说:“祭了祖宗, 快趁热吃一个, 好有力替祖宗琢玉呀。”王国柱说:“大姑, 等琢了玉, 大家一起吃。”何大姑摇头依言将记心粑全放进锅里热着, 又在灶中加了几块干枊树技。张爱玉将晒衣索给了王国柱,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