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巨野历史沿革.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巨野历史沿革.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3/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巨野历史沿革.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巨野历史沿革更改字体大小:[大中小] 巨野县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始建于公元前 140 年,至今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夏商时期, 中国分兖、青、冀、徐、豫、荆、扬、雍、梁九州。巨野地属徐州北境。两周时期, 巨野为鲁国西境,《左传》所载鲁哀公“西狩于大野”, 获麟的地点就在今天巨野县麒麟镇。公元前 475 年巨野属宋国,至公元前 286 年,改属齐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废除分封制, 推行郡县制。公元前 220 年置昌邑县( 今昌邑集一带), 属砀郡( 治今安徽砀山)。汉承秦制。西汉初期, 巨野境内置昌邑县。汉高祖五年(前 202 年)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巨野在其域内。高祖十一年(前 196 年) ,杀彭越, 以刘恢为梁王,迁都睢阳(在今河南商丘) 。同时,又分梁地昌邑(今巨野昌邑集)归山阳国。公元前 140 年置巨野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 144 )年至三国魏太和五年( 231 年),先后五次建济阳国,巨野县属其管辖。山阳郡始置于汉帝元五年(前 136 年) ,废除于晋初, 共存 400 年, 治所在今巨野昌邑集。汉时的山阳郡, 西南至今民权, 西北至今鄄城, 东北至今兖州、曲阜,南至今单县,统辖 23 县。今菏泽市的曹县、单县、成武、巨野、郓城、鄄城在其境内。公元 265 年(晋武帝泰始元年) ,改山阳郡为高平国,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为属县,乘氏县仍属济阳郡。鉴于东汉末年的历史教训, 为了防止外重内轻, 限制地方势力的膨胀, 魏晋南北朝时不断分州析郡, 州的数目逐渐增多。巨野先后为多方割据势力统辖。南朝刘宋改高平国为高平郡。公元 518 年(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 ,分高平郡,置任城郡。在此期间,巨野先属南朝高平郡,后属北魏任城郡。公元 420 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北齐撤销巨野县。自隋至宋的统治者们, 为了将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都曾经采用过许多方法来完善地方行政体制。隋及唐初, 地方实行郡县或州县两级制, 因而州与郡之间由原来的领属关系变成了并列关系。正因为如此,州、郡名称往往是交替使用, 变化频繁。隋文帝开皇年间,巨野东北部属郓城东平郡,巨野西南部属曹州济阳郡,巨野东南部昌邑一带属金乡。开皇十六年, 恢复巨野县和昌邑县。公元 606 年( 隋炀帝大业二年) 撤销乘氏县, 并入巨野县, 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公元 643 年(贞观十七年) ,巨野县属河南道郓州。公元 619 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巨野县属郓州东平郡。公元 621 年(武德四年) ,在巨野县城置麟州, 复置乘氏县为属县。武德五年, 撤销麟州, 复为昌邑县, 昌邑、巨野两县属戴州( 治所金乡)。公元 625 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五代的行政设置,实行州、县两级制。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代,巨野县仍属郓州。公元 925 年(后周太祖郭威广顺二年) ,移济州于巨野城,并辖郓城、任城、金乡为属县。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不过,那时的道与县同级,而且仅是在少数民族集聚的地方设置,相当于今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到了唐初年,李渊于军事战略要地开始设道。道有大将一人,曰大总管,其公署为大总管府。宋代将道更名为路,最多时发展到 25 路。公元 927 年(太祖至道三年)巨野属京东路。公元 1074 年(神宗熙宁七年) ,改属京东西路。夏、辽、金、元政权分别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