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巨野的历史文化.doc

格式:doc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巨野的历史文化.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3/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巨野的历史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巨野的历史文化一,"巨野县"词源简析" 巨野县" 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 其标准读音为"Jùyě Xià n". 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 地理实体),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地处北纬 35°05′~35°30′, 东经 150 °47 ′~ 116 °13′. 东邻嘉祥县, 西接定陶县, 南连成武县, 金乡县, 130 ,在省会济南西南方向170公里处. ,以大野泽而得名.《夏书?禹贡》载:"大野既潴者,东原底平".《周礼?职方》载:"兖州,其泽薮曰大野".《尔雅?释地》中所称的"十大汉薮"和《汉书?严助传》中的"八大泽薮" 都把其列为华夏各泽之首.《左传》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史记?彭越列传》载:" 彭越常渔巨野泽中".均系此地.《巨野县志》(清康熙四十七年刻本) 引《汉书》云:" 巨野皆取大意". 巨野县名的" 巨野" 二字, 是以" 大野泽"的" 大野" 二字命名而来. 历史上, 朝代的更迭, 政区沿革置废, 作为郡, 县的地名最不稳定, 而巨野县的县名, 却能历经两千多年, 甚少变更. 原因就是, 巨野县名是以自然地理实体的" 大野泽" 命名而来, 名称确切, 不易更动. 王莽登基后, 曾五易地名, 将巨野县改为巨野郡, 也未能改变巨野的名称. 金和北齐虽曾一度撤销巨野县, 但时隔不久, 又恢复了县治和原名. 正如《巨野县志》所载:" 自秦汉以迄金元, 或为郡, 或为县, 或为国,或为州治, 或为府治, 或为路治, 名称各异,而'钜' 之为钜, 则历代相沿, 未有易者". 元末明初, 由于黄河多次大决,州, 府东迁, 巨野只存县名, 仍沿袭不变. 建国后, 虽然将原繁体字"钜",用简化汉字"巨"取代,但其音,义并无任何变化. 二,巨野县政区沿革简况巨野县因古有" 大野泽" 而得名, 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 夏商时期, 禹平水土, 定天下为九州,.《左传》中"西狩大野"获麟地点即今巨野县麒麟镇. 公元前 475 年, 巨野县属宋国, 至前 286 年, 改属齐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巨野昌邑集一带),(前202 年)春, 立彭越为梁王, 定都"陶", 巨野属其治. 高祖十一年(前196 年), 杀彭越, 立刘恢为梁王, 迁都睢阳( 商丘), 同时分梁地, 昌邑属山阳国. 公元前 140 年置巨野县. 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 年) 改山阳国为山阳郡, 巨野为属县. 天汉四年(前97年)又改郡为昌邑国,(前73年),撤昌邑国,复为山阳郡,(公元9年),撤山阳郡改巨野郡,( 公元 25年), 撤巨野郡, 复为山阳郡. 建武三年改山阳郡为山阳国. 明帝永平初又复山阳郡, 历经三国至晋初改高平国, 南朝宋改高平郡, 至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 年),分高平郡置任城郡,(596 年), 恢复巨野县. 唐武德四年(621 年), 巨野县城置麟州, 武德五年撤销麟州. 置戴州( 治所金乡), 巨野随属. 唐贞观十七年(643 年), 撤戴州巨野复属郓州. 至五代时的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四代, 巨野县仍属郓州. 后周太祖郭威广顺二年(925 年), 移济州于巨野城.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 年), 巨野县属济州济阳郡(州,郡, 并通), 太宗至道三年(997 年), 属京东路. 神宗熙宁七年(1074 年), 属京东西路. 金时政区与宋同, 亦为路,府,州, 县四级. 改称山东西路. 金完颜亮天德二年(1150 年), 黄河大决, 淹没巨野, 撤销县治,迁济州于任城.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 年), 恢复巨野县, 迁往任城的济州, 还治巨野. 至元八年升州为济宁府. 至元十五年(1278 年), 移府治于任城, 移州治于巨野, 是年末仍以府治于巨野, 复以州治归任城. 至元十六年(1279 年), 升府为济宁路, 辖兖,济, 单三州. 至正八年(1348 年), 黄河大决, 淹没巨野城, 迁济宁路于济州( 任城), 迁县治于城北邢家务. 明洪武元年(1368 年), 属济宁府. 洪武十八年(1385 年), 府改州, 属济宁州. 清雍正二年(172 4年) (173 0年), (173 5年),改为 2 曹州府, 巨野县随属. 民国元年(1912 年), 属山东省济宁道. 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