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鲁宾逊漂流记》的意识形态和宗教思想:《鲁滨逊漂流记》的出现是西方文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它摒弃了旧的古典主义束缚, 开创了全新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使作者丹尼尔· 笛福赢得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开创者之一”的光荣称号。小说主人公鲁宾逊更是以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本文主要从资产者和清教徒两个身份来分析鲁宾逊的形象,并由此反观笛福的思想构成及其所处的时代特征。关键词:鲁宾逊资产者清教徒《鲁宾逊漂流记》是“英国小说之父”笛福的代表作, 也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他描述了一名苏格兰水手鲁宾逊· 克鲁索立志遨游四海,而在去非洲贩奴的途中遇险, 最后孤身一人流落孤岛、凭着个人的强韧意志与不懈努力在荒岛上生存并逐渐开拓发展起来,过了整整二十八年才得救返乡的故事。鲁宾逊最早是作为一个英国“真正的资产者”的著名艺术典型走入人们的视野中, 人们关注的还有他那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顽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拼搏精神。然而, 鲁宾逊作为笛福笔下的使者,更传达了基督教的清教主义精神,对主耶稣和《圣经》的无上崇敬。首先,笔者就从资产者和清教徒两方面来分析鲁宾逊的形象。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地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他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 私自离家出海航行, 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虽然每次都历尽艰险, 甚至几次面临丧失生命的危险, 这也完全不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他着实是一个不安分的冒险者,毫无畏惧,始终坚信“神秘而有力的天数经常逼着我们自寻绝路,是我们明明看见是绝路,还是要冲上去。”他相信父亲是个有阅历、有经验的商人, 父亲对他劝诫的“中庸之道”是有道理的, 但清静安闲的中产生活绝不是鲁宾逊所追求的。鲁宾逊不仅是个不安分的冒险者, 更是个勇敢的践行者。他一旦得到出海的机会, 就不顾一切地离开了他的故乡, 兴致勃勃地展开了他的冒险旅途。当他遭遇海上风暴, 被独自冲到荒岛上时, 他以非凡的抗打击能力和恢复能力迅速冷静地着手解决问题, 收集任何可以利用的生产资料、观察了解生活环境、发明计算时间的方法、造房子、采集瓜果、打猎、甚至自己驯化牲畜、种植粮食。他用自己的双手在这个荒无人烟的无名岛上孤身一人开辟了一片“世外桃源”, 并成功地“俘获”了土著“星期五”、海盗和其他几个落难文明人的帮助, 成为了他们的领头羊、主人甚至“总督”。它代表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有一种内在的冲动趋势他去操纵和支配外在世界, 去获取物质财富。鲁宾逊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典型缩影,资产者应具备的冒险、开拓、掠夺精神也鲜明地体现在鲁宾逊身上。在鲁宾逊落难荒岛的 28 年中难免会有失意落拓的时候, 鲁宾逊就是凭借着对上帝的崇敬和信仰才一次次顽强地支撑起精神的残损碎片来面对生活的无情打击。在小说中, 有四次较有深刻内涵的《圣经》的出现, 展现了鲁宾逊整个基督洗礼深化的过程。从他流落荒岛算起, 第一次是鲁宾逊从他们的沉船上找到并顺便将找到的三本保存比较好的《圣经》带回岛上, 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这三本《圣经》的重要意义, 这里的《圣经》是清教对基督教本质的继承, 表示清教的血脉中依然流淌着主耶稣的血液。对于他而言, 这三本圣经的价值和重要程度并不低于沉船上部分生产资料。当他听到炮声随后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