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中医基础笔记.doc

格式:doc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基础笔记.doc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6/3/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基础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基础理论导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科学方法论——气、阴阳、五行指导思想——整体观念核心内容——脏腑经络诊疗特点——辨证论治中医学的文化特征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哲学基础—气、阴阳、五行自然观 —天文、气象、解剖等方法论社会科学—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医学观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一)魏晋隋唐时期: 继承整理阐发经典《黄帝内经》的注释(杨上善、王冰) 《伤寒杂病论》的整理(王叔和、孙思邈) 总结经验升华理论《脉经》《诸病源候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宋金元时期 ——————火热论——————寒凉派“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用药多用寒凉 ——————攻邪论——————攻下派“邪去则正安”临证善于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 ——————脾胃论——————补土派“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病重在“调理脾胃” ——————相火论——————养阴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二)宋金元时期刘完素——火热论——寒凉派。张从正——攻邪论——攻下派。李杲——脾胃论——补土派。朱震亨——相火论——养阴派。(三)明清(中期)时期温病学派吴又可—戾气学说—《温疫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温热病篇》薛生白—《湿热病篇》吴鞠通—三焦辨证—《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温补学派薛己张介宾命门学说赵献可李中梓——脾为后天本,肾为先天本,乙癸同源。王清任脑主思维说血瘀说李时珍——《本草纲目》(二)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 ,形神合一的健康观 ,阴阳失调的疾病观:邪正交争→正不胜邪→阴阳失调 ,防重于治的防治观治病求本——本于阴阳防重于治——不治已病,治未病八、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 : 整体:整体是由其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的统一整体。整体性:即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表现为整体联系的统一性,即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联系的统一性。整体观念: 是关于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1)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形体结构的统一性—脏腑经络系统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气血精津液系统机能活动的统一性—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整体调节(2)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整体生理观——五脏系统为中心的生理功能的整体性。( 2)整体病理观——疾病是天地人三才一体平衡失调的整体反应。( 3)整体诊断观——四诊合参,审察内外,辨证。(4)整体治疗观——治病求本,异法方宜,辨证论治。(二)恒动观念 :用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这种观点称之为恒动观念。 : ( 1)物质世界的运动性( 2)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式(三)辩证观念 :用矛盾的、整体的和运动的观点,看待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思想,称之为辩证观念。 : 阴阳二气整体的观点:人—自然—社会运动的观点:升降出入生长壮老已 、全面、运动、联系的观点认识健康与疾病。( 四)辨证论治 : (1)症状、证候、疾病的概念“证候是机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与环境之间以及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一组特定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反映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揭示了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和机体的抗病反应能力等,为治疗提供依据,并指明方向。”[据全国中医证候规范学术会议(北京 1987 和 GB/T1675-2 , 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③疾病:与亚健康、健康对称,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邪正交争(正虚邪凑)而导致机体内外环境关系失调,阴阳气血紊乱,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或形态结构发生改变,适应环境能力下降的异常生命过程。这一异常生命过程表现为症状和体征,由证候而体现出来。(2)症状、证候、疾病的关系: 症状是患病机体表现出来的可以被感知的疾病现象,是构成疾病和证候的基本要素。证是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反映疾病阶段性本质的症状集合。疾病是由证体现出来的,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部过程和基本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均统一在人体病理变化的基础之上。?症状是患病机体表现出来的疾病现象, ?是构成疾病和证候的基本要素。?证症状集合(特定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