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组织行为学之激励.ppt

格式:ppt   大小:527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组织行为学之激励.ppt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0/4/2 文件大小:5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组织行为学之激励.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引言:需要、动机、行为与激励一、内容型激励理论二、过程型激励理论三、综合型激励理论致谢引言:需要、动机、、动机与行为(1)需要是指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2)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项活动,并指引活动者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等。(3)行为是指外显的活动,它具有起因性、目的性、持续性、可塑性和创造性等特点。行为的基本模式为:S-O-R行为的基本规律为:B=f(P、E)(4)需要与动机、行为的相互关系①需要经意向、意愿,最终转变为动机()②需要是引发行为的原始动力,而动机是导致行为的直接原因。(5)动机与行为的关系①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②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③一种行为可能同时为多种动机所推动;④合理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⑤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6)需要、动机、(1)激励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其积极性的过程。激励动机实际上是一个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2)作用①激发人的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②使人充分发挥其技术和才能(20~30%—80%~90%—更高);③良好激励措施可以留住人才,也可以吸引人才。受到激励的人之行为特点有哪些?(1)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本质、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它具有内在地按组织目标来进行运作、管理、调节、控制的功能。(2)激励机制是组织发展动力的核心,其关键是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的兼顾。必须将组织希望的行为作为目标导向行动,使成员只能在完成组织任务后才能达到个人的目标,离开了组织目标,尽管满足了成员的需要也不能称为激励。(3)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是处理好M、P、B之间的关系,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B=f(P,Mn),其中n=1,2,3①M——刺激变量,指内在刺激因素或目标;②P——机体变量,指个体所具有的、影响个体反应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动机、内驱力强度等)、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自我角色概念的认识程度等。③B——反应变量,指M和P在行为上引起的变化。①目标激励(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②领导行为激励(缘起领导者特殊的身份);③奖励激励与惩罚激励(无论奖惩,都必须及时、公平、灵活等);④关怀激励(多方面的关怀);⑤竞赛激励(可以激发潜力);⑥逆向激励(激将法)⑦反弹激励(“破釜沉舟”)。①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②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要兼顾原则;③个人激励与集体激励相统一原则;④按需激励原则;⑤严格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相配合原则。一、内容型激励理论所谓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重点研究激励过程的起点——人的需要的内容、结构、特征及其动力作用的理论。它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组织目标等问题,又称需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