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
文档名称:

AutoCAD教程.pdf

格式:pdf   页数:9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AutoCAD教程.pdf

上传人:phl805 2016/3/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AutoCAD教程.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AutoCAD 教程 朱炜主编王其良副主编北京内 容 简 介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工程制图中的投影规律、形体的表达以及 AutoCAD 2000 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针对计算机、电子类专业特点,着重介绍了二维平面图形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介绍了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块的属性信息的提取、 AutoCAD 在弱电系统中的应用、图标菜单的开发等,尽量使工程制图与 AutoCAD 融合起来。本教材具有较明显的实用价值,将有助于学生专业理论的学****和应用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可作为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工程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设计人员的参考书。书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AutoCAD 教程/ 朱炜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ISBN 7-03-012032-9 Ⅰ.A... Ⅱ. 朱... Ⅲ.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 AutoCAD -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Ⅳ.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3 )第 068667 号策划编辑:李振格 / 责任编辑:赵卫江责任印制:吕春珉 / 封面设计:东方人华平面设计部 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16 号邮政编码: 100717 科学出版社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003 年 8 月第一版 2006 年 7 月第六次印刷印数: 16 001 - 18 000 开本: 787 × 1092 1/16 印张: 18 1/4 字数: 415 000 定价: 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环伟>) 销售部电话 010-62136131 编辑部电话 010-62138978-8003 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委会名单主任俞瑞钊副主任陈庆章蒋联海周必水刘加海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雷王筱慧方程方锦明卢菊洪代绍庆吕何新朱炜刘向荣江爱民江锦祥孙光弟李天真李永平李良财李明钧李益明余根墀汪志达沈凤池沈安衢张元张学辉张锦祥张德发陈月波陈晓燕邵应珍范剑波欧阳江林周国民周建阳赵小明胡海影秦学礼徐文杰凌彦曹哲新戚海燕龚祥国章剑林蒋黎红董方武鲁俊生谢川谢晓飞楼丰楼程伟鞠洪尧秘书长熊盛新本书编写人员名单主编朱炜副主编王其良撰稿人李小青朱炜王其良前 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生事物,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家十分重视高职高专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推动了高职高专教育和改革和发展。为了适应目前高职高专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编写了本教材。 AutoCAD 是目前国内外广为流行的绘图软件。它功能强大、适用面广、开放性好的特点可使其作为二次开发的软件平台。目前关于 AutoCAD 的教材非常多,但绝大多数适用于机械专业。而本教材主要面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兼顾电子专业及其他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本教材以平面图形为主,考虑到计算机类专业单独安排“工程制图”课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本书增加了有关工程制图方面的部分内容。本教材针对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的特点,适当地增加了教程的容量,其特点如下: ( 1)为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需要,本教材增加了块属性信息提取、图标菜单开发及 AutoCAD 在弱电系统中的应用等内容。( 2)考虑到教材的系统性、连续性,尽量做到突出重点,减小篇幅。各章节先对 AutoCAD 的主要命令(指最常用、最典型的命令)进行详解,其他命令只做简单介绍。( 3)为便于教学每章开始都有重点、难点提示,并给出综合实例,以实例将本章所学内容贯穿在一起,在每章末配有一定****题。( 4 )教材中有关工程制图的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5 )本教材配有相应的实训教材。( 6 )建议学时数为 60 学时左右。( 7 )书中的附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由朱炜主编、王其良任副主编。其中第 1 、 4 、 5 、 6 、 8 、 9 、 11 章和附录 1 、 2 、 3由朱炜编写,第 7章和第 10 章由王其良编写,第 2 章和第 3章由李小青编写,附录 4 由朱炜和王其良合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浙江大学网新兰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李培远、张丹凤等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目 录 第 1 章 AutoCAD 概论........................................................................................................... 1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