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序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乐趣。我的乐趣在于思维;思维的乐趣在
于欣赏学问,而一切学问都可以归结为结构。我写此书的目的则在于邀
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各式各样的结构。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乐趣。我的父亲出生在河北唐县,那
里据说是帝尧的故乡;我的母亲出生在河北高阳县,那里似乎是帝颛项
的老家;我出生在河北蔚县的深山里,那儿又可以划归为涿鹿县,正是
炎帝与黄帝的古战场。或许,思维的乐趣,其实是炎黄子孙的共同享受。
通常人们都把写书当成一件正规的事情,并追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都尽可能完美元缺。对于我来说,写书实际上是在“上演”一部“思维
戏”,它的价值就在于思维的真实性和即时性。如果说,演员的临场友
挥或即兴表演有着不可取代的美学价值,那么写书同样存汪着即兴表
演;如果说,演员或运动员的高难技术动作并不是总能够重复再现的话,
那么在“思维戏”中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因此,我在写书过程中,几
乎总是直录当时的思想,事后也不再进行刻意的修改润色,以便使读者
了解到在某个时期里某个大脑的思维跳跃。
事实上,本书探讨了许多玄妙的问题,并信口开河地发表了许多议
论,它们不过是一种思维的跳跃。读者完全没有必要一定去接受什么观
点,也无需为了什么观点而自寻烦恼。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以欣赏的
心态对待万事万物,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结构物,以及结构物的各种有
趣的行为。
所谓智慧,就是一种结构物能够认识和理解另一种结构物。对于自
然的宇宙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人类来说,拥有智慧则是最大的
幸运。至于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似乎取决于不同的追求;但是,要想
实施任何一项追求,都离不开对有关结构的了解,因为我们始终生活在
各种结构之中,而人类生存的实质就是用思维重构宇宙。
宇宙的重构
一结构与无结构
生活就是一种存在,存在就是一种结构;欣赏结构是人生的大享受,
发现新的结构则是人生的大幸运。
对于我们来说,结构并不枯燥,也不陌生,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而我们自身也是一种结构。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大谈结构,实质上是一
种结构在议论另一种结构;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又是实实在在
的事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对于寻求学问的旅行者来说,奇妙的结构正如醇香的美酒,
令人陶醉。
一切学问都是结构
□福、眼福与脑福知识与结构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家的局限同
义反复
人类追求幸福,我们中国人也不例外,蝙蝠的发音与“福”相同,
这种既无光彩又无姿色的小动物便成为幸福的象征。
至于幸福的含义,每个人恐怕都有不同的理解。大饱口福在不少人
的心目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那是因为美食家的嗅觉细胞、味觉细
胞,对食物分子有着更为精细准确的分辨能力;他们身体的这一部分结
构对于食物的那一部分结构,产生了更强的“亲和力”,并在彼此的挑
剔选择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
大饱眼福也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事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固然
是乐事;而许多常见的事物,也可以百看不厌。例如有人称“天空是眼
睛的美餐”,对他们来说夜晚的星空,正如美食家的山珍海味。
如果对比一下口福与眼福,很容易发现它们有一种区别:口福是一
次性享受,熊掌鹿唇经过美食家的结构处理,便转化为另外一种令美食
家扫兴的结构;眼福是多次性享受,满天的星斗、浩瀚的海洋,你可以
欣赏,我也可以欣赏,古人曾经欣赏过,后人还会继续欣赏。也就是说,
口福是破坏性享受,它不仅要求占有美食,而且要经过对美食结构的破
坏,才能够获得快乐;类似的“福”还有许多种,在这类“福”中,一
种结构的“福”往往要建立在另一种结构的“祸”中。因此幸福与痛苦
永远是形影不离、相辅相成。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
如此。如果把月亮当做眼福的“资源”,那么这种“资源”是取之不尽
的,它可以进行无数次的分配;类似的眼福“资源”各色各样,每一个
人都可以各取所需,管理者也可以胸有成竹地对眼福“资源”进行按需
分配。
其实,对于人类来说,所谓口福或眼福,它们并不能够单独存在,
在它们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的
幸福最终是“脑福”;当食物足以维系生命、眼睛和耳朵能够获取足够
多的信息之后,脑细胞便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追求,它追寻的是一种思维
之乐,它陶醉于自己的运转之中。
我们知道,人类是从动物中演化出来的,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
于,人的乐趣或追求是思维的活动或游戏;当这种乐趣在生命中所占的
比例越来越多时,他便更接近于一个真正人的生活。因此,剥夺一个人
的思想自由,实际上是剥夺他作为人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