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长城的文化意义及其历史作用.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城的文化意义及其历史作用.doc

上传人:dyx110 2020/4/3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城的文化意义及其历史作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长城的文化意义及其历史作用姓名:涂丹学号:111104038学院:商学院专业: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历代递建的长城,总长度已经超过5000公里,它们犹如一条条气势磅礴的巨龙,翻崇山、越峻岭,穿草原、涉沙漠,跨河海、越绝壁,起伏盘旋,奔腾飞舞。它的军事防御功能虽然早已不复存在,但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创举的遗物,仍具有一种特别能够振憾人心的历史沧桑感和雄奇、阳刚、悲壮的审美特征。在我看来,我国古代的万里长城,是整个人类建筑史和军事史上的奇迹。我们的先民们,在极端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凭借着较为原始的工具,完成了极为艰巨复杂的长城施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应当给予肯定的。长城修筑的直接原因虽是军事的,但其深层原因却是文化和经济的,在它们那巍巍的身躯之上,不仅鲜明地体现出了构筑者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寄托着人们的向往与追求,而且还反映着许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信息。我们认为,长城的修筑并不是我国古史上的哪一个或哪一些统治者的个人意志所决定的,归根到底,长城的修筑是受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类型及民族关系发展等因素所制约的。就某一历史时期修筑长城的具体的、直接的目的而言,当然都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但其侧重点也并不一致。有的是服务于扩张领土的需要,如汉武帝的河西长城;有的是为了炫耀武力,如隋炀帝所修的长城,但更多的是侧重于防守。我们还应看到,长城在历史上实际发挥的客观作用,在许多方面都突破了长城修筑者们原来的主观愿望和单一的功能,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表述: (l)长城是保卫中原农业文明与和平生产环境的屏障。长城就其本质而言,只是在“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战略防御措施,它在军事方面的巨大功效,始终是古代社会最基本的功能。两千多年来,围绕城墙展开的攻防之争,构成了古代军事活动的主要内容,一系列的守城战略战术体系也由此而产生。纵观全部长城的修筑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战争,以求得人们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它对于中原农业文明所起到的安定与和平的保障作用,是需要充分肯定的。(2)长城是一条推动北方地区经济开发的杠杆。纵观中国古代北疆开拓发展的历史,大多与以长城为核心的边防建设有关,可以说长城起着经济的杠杆作用。围绕着长城的修筑,以及为解决守城将士军备给养而实施的军屯、民屯和徙民实边等措施,均刺激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秦汉之时,累计投入的兵民就有近千万之众。秦始皇在修筑长城的同时,即着手加强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揭开了屯田戍边、开发边区的序幕。汉代由于修筑长城的时间较长,曾有多人提出移民实边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先后被汉政府采纳接受并组织实施。那些移民和戍守长城的军人一起,开垦荒地进行农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但加速了边区的经济开发,还节省了政府的大量军费开支,而且大大减少了长途运输之苦,实为两全其美之策。汉代的河西长城对于活跃西北边地贸易、推动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汉王朝与西域诸国之间的使节,曾频繁行走在这条路上,促进了当时的贸易活动。北疆交通网络最初也是直接由于构筑长城防务的军事需要开辟建立起来的。道路通畅,交通发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又是进一步促进经济活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