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李子勋.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子勋.doc

上传人:aady_ing01 2016/3/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子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子勋: 探索自我越深越忧虑? 我 40 岁,属于自我探索比较深的人,可是我觉得自己并不快乐。我发现,探索越多、越深,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快乐和幸福的能力越弱。在探索自我的同时, 一些负面情绪也不时纠缠我。可我身边有一些人活得很简单, 从不想深刻的问题, 但依旧快活。探索自我一定有必要吗?人可以不自我探索得那么深吗?(广州王荭) 李子勋回复: 我猜你并不真正了解自我探索的意义与方法。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自我成长小组不能算是自我探索,只能算是用心理分析,或者用被老师篡改、误读的心理学语言重新编译或建构我们的过去。这样的自我探索充满创伤感, 尽管这样的探索背后有所谓的整合与疗伤, 但据我的经验, 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发现”你的问题, 把痊愈的责任更多归属给你自己。这就是为什么自我探索会激发更多的负面情绪,增加人的丧失感——伤口被打开,却没有人告诉他/ 她怎么把它缝合好。自我探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照某种理论或言语模型去梳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 内心与现实/ 自我与人际。可这不是探索, 而是重新把自己言语化, 因为结论是现成的, 你只需要知道, 不需要思考。尽管这样的重新结构是一种对过去的解放, 会在短时间有释放感, 不过, 新的言语诠释又会像枷锁, 让你失去被解放的滋味。你的信里有一个字:“深”, 这是经典的精神分析说法。有没有更深的自我, 或者有没有确实的自我边界, 心理学至今都说不清。人能够知觉到的自我仍然是自我的投影——镜像自我。第二种自我探索是对自我觉知。没有言语、分类、对错, 没有批评与判断你能知觉的一切都是自我的部分, 宇宙/ 自然/ 人与物/ 存在与虚无/ 生与死你能感觉到的都构成你的自我范畴。自我探索就是扩大知觉的能力与范围,类似达摩十年面壁,从对自我的知觉展开对宇宙、生命的探索。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言语的( 心理分析是很暴力的言语)。唯一的工具是感觉; 唯一的技术是接纳与认同;要达到的唯一境界是无限。不然,所谓的自我探索出的结果只是言语产物,这样的探索当然还不如那些活得简单,从不对自我探索的人。心理学到底提供给我们的是什么我看到您及一些心理咨询师, 对精神分析不是很看好。我有一段时间患抑郁症, 看了一些精神分析的书, 特别是阿德勒、霍尼的, 越看越受不了, 我觉得自己精神上什么都不健康, 我和人的交往出的错都因我的不健康。难道精神分析就这样不好吗?您心理健康就因学了心理学吗?我觉得不是, 也有学心理的依然不健康的, 那如果不是因学心理而健康那为何要向大众传播心理学?心理学到底提供给我们的是什么?(长沙丽莎) 李子勋回复: 恰好相反, 我要算非常迷恋精神分析的那一群了, 因为迷恋才会对它不满, 渴望创造出一些东西来让它完美。我削弱精神分析中的理性、归因、决定、因果色彩,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宗教信仰、灵性、复杂的动态纳入精神分析,就是寻求精神分析的大树更加蓬勃长生。客观地说, 没有精神分析就没有心理学。不管你何门何派, 只要讨论心理学, 你就不得不使用精神分析的言语系统。我讲课的时候很坦诚自己的内心是分析性的, 我常常陷入一种困惑, 就是试图用理性来解读感觉, 感觉由于不是通约模型, 却经由通约的理解去理解, 这的确是很“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的核心就是关注人的感觉,而最常做的训练就是感觉分析。对感觉的分析只能通过言语、事例、一些关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