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规避残损人民币兑换风险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规避残损人民币兑换风险论文.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规避残损人民币兑换风险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规避残损人民币兑换风险论文随着 2004 年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残损人民币兑换办法》颁布施行, 1955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残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同时废止, 但是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还是呈下降趋势, 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直接影响着人民币的信誉。残损人民币兑换难以及回流人民银行渠道不畅是引起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从表面看, 残损人民币难兑换****惯上往往归咎于金融机构的服务态度层面, 事实上问题远非如此简单。据调查, 金融机构不愿意兑换残损人民币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人民币兑换标准难以掌握,兑换残损人民币要承担一定风险。虽然兑换办法对残损人民币的兑换标准规定的比较具体详细, 各金融网点也配备有各种类型的兑换尺, 但远不能穷举人民币残损的各种情况。残损币兑换的是全额还是半额, 在某些情况下仍取决于临柜人员的主观判断。残损币由临柜人员收缴后, 最后要由人民银行管库人员验收后才完成全部程序。人民银行发行库验收残损币也存在主观因素, 若其判断与原临柜人员不一致, 由此形成的损失就要由原兑换人员承担, 这就形成兑换风险, 很多金融机构柜员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目前, 金融机构柜员针对兑换残损币主要有两种做法: 一是向其他机构推诿; 二是收下残币暂不兑换, 记下兑换人姓名、证件及电话, 等到上级行认可后通知取钱。要求兑换残损币的多是一般群众, 在经济上属弱势群体, 对金融机构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也无可奈何。兑换残损币是无偿的,而兑换是有风险的, 残损币兑换中推诿、扯皮、少兑甚至拒兑等问题由此产生。尽管人民银行三令五申,但残损币兑换难问题依然未能根本解决。二是残损币上缴渠道不畅, 造成大量残损币滞留金融机构, 也是金融机构拒绝和推诿残损人民币兑换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县支行发行库的撤销, 改变了现金缴存的渠道。一方面由于相关制度的约束, 银行上缴的现金必须是缴款单位的封签、印章, 由于商业银行代理行与被代理行收缴的残损币需经过重新挑残、清点、扎捆,需换代理行的封签、腰条才能上缴, 尽管代理行与被代理行之间进行了相互协商, 但最终因工作量大、人手紧而无法开展, 残损人民币回收困难, 造成占压库存, 资金使用效益降低; 另一方面代理行向其上级行上缴残损币, 不是像以前那样随时可以上缴, 也要受到时间和数量的限制。这样, 长此以往, 严重挫伤了金融机构残损币兑换的积极性, 导致残损币回笼渠道堵塞, 大量残损人民币充斥人民币流通领域, 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严重下降, 损害了人民币的信誉。为此,笔者建议: (一) 开发残损人民币兑换电子识别系统。针对当前残损人民币人工难以区分兑换额度的情况, 上级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开发一套残损人民币兑换电子识别系统, 把一切尽可能出现的破损币及兑换标准输入计算机,让计算机来帮助临柜人员进行残币的兑换识别,最大限度化解残币的兑换风险。(二) 成立辖内现金交存中心, 疏通现金供应渠道。基层人民银行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 促成各金融机构达成共识, 确定一家金融机构统一代理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 集中人力、物力, 在保证现金供应的同时, 代理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联系和沟通, 增进相互理解,确保现金供应渠道畅通。(三) 增强服务意识, 确保残损币及时回收上缴。一是金融机构特别是代理行要组织出纳人员认真学****人民银行规定的《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残损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