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1区际经济关系§2区际经济分工§3区际经济差异§3区际经济协调§1区际经济关系区际经济关系理论是研究区域之间是如何发生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即区域间建立发展关系的方式和对各自影响的机制。涉及资源与要素流动,产业集聚、转移或扩散,经济组织区域传递方式和过程,以及区际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1)赫希曼极化-涓滴效应学说赫希曼:发展经济学家,以对一国内各区域间经济关系的深入研究,提出此理论,解释经济发达区域(北方)与欠发达区域间(南方)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影响。利用极化效应(集聚效应)、涓滴效应(扩散效应)展开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互动影响。(2)梯度推移学说经济发展条件、经济发展潜力存在区域差异,以及规模经济、集聚经济的促成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产生经济梯度(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进行区域梯度开发。(3)中心-外围理论弗里德曼认为领先发展区域为“中心”,缓慢落后区域为“外围”,中心居于统治、支配、核心地位,外围处于依赖、附属地位,存在不平等的发展格局。以极化效应(向心倒流效应)和扩散机制(离心扩散效应)解释中心-外围模式的演变机制。(4)区域相互依赖理论①依赖理论早期注重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经贸关系,是一种宗主国与卫星国、宗主国与殖民的经贸关系。②相互依赖理论依赖是相互的,只是彼此程度存在差异;依赖是双向的传递与影响;依赖内容与程度存在时间变化: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影响的过程或现象。§2区际经济分工区际经济联系是指:有关区域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1、空间相互作用理论(1)空间相互作用区域间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2)作用与意义加强区际联系、互通有无、拓展发展空间、拓宽发展机会,导致区际资源、要素、发展机会等竞争,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