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让表扬不再尴尬.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让表扬不再尴尬.doc

上传人:ayst8776 2020/4/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让表扬不再尴尬.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让表扬不再遭遇尴尬表扬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一种评价手段,或肯定成绩,树立正面的学****榜样,或挖掘亮点,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走进新课程后,在新理念熏陶下的教师对表扬尤其青睐,一时间课堂上掌声四起,对这股潮流教育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一直认为表扬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的“表扬”遭遇了“尴尬”,由此引发了我对这一评价手段的反思。那节课学****掌声》的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小英?学生答案挺多:孤独的、伤心的、可怜的、残疾的……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看到了一个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小英,她看不到光明。”(这时有些学生在“吃吃”地偷笑。)我霎时为这个答案感到惊异,甚至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一些得意,我发现后面听课的老师也不住地点头。于是满怀***地表扬他:“苏锦鸿说得多么深刻啊,连老师也没有想到。”我还没说完,学生便热烈地鼓起掌来。我意犹未尽地将他的发言润色,又一次肯定他的理解:“是啊,小英生活在她自己的黑暗世界里,她自己看不起自己,多么自卑呀!”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学****仍在继续。当学生认识了演讲后开朗活泼的小英后,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小英?”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掌声。”我追问:“掌声怎么会有这样的力量,能改变一个人?这到底是怎样的掌声,让我们一起经历这场掌声吧。请大家边读边思考,并完成填空‘()的掌声’。”过了一会儿,部分学生举手了。我随便点了一个同学,她站起来回答:“这是充满阳光的掌声。”多么富有灵性的回答,我带头鼓起了掌:“你真了不起,能从别人的发言里悟出自己的东西。”同时又一次表扬了刚才那位同学:“苏锦鸿,你的发言启发大家了。”接着问:“还有谁来说自己的理解?”深默,可怕的沉默。终于有两位学生举手了,我皱了皱眉,叫了他们回答。一个说:“让人离开黑暗的掌声。”另一个说:“给人光明的掌声。”我对他们的发言很失望。学生怎么啦?他们跳不出“阳光”,冲不破“黑暗”。于是,我再请学生读书交流,并提出要求不能重复别人的意思。这样,学生的答案丰富起来,“经久不息的掌声”“热烈持久的掌声”“令人感动的掌声”……有浅层次的,也有深层次的,我循着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读书,展开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上完这堂课,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刚开始时只会说深奥的理解,而不会说最基本的理解,或者说根本就不敢说话了?我觉得问题在于我运用表扬这个手段促进学生学****时产生了偏差,主要有三点:⑴表扬过于强烈,使学生“钻牛角尖”课堂上我对一次回答有三次很动情的表扬,给学生造成了强烈的刺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学生认为只要说到“黑暗”“阳光”之类的话就能得到表扬。⑵表扬后没有提出新的要求我对学生与众不同的回答大加表扬的初衷是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可却事与愿违。这是因为我在表扬时仅仅停留在精彩的答案上,而没有追溯原因,表扬后也没有对其他的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或者指导性意见,让学生产生了从众心理,低水平模仿或者囫囵吞枣迎合别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最好的刺激力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如果我表扬后说一句:“他通过自己认真读书体会,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你也能说说你读书后的想法吗?”也许学生的手就不会缩下去了。⑶表扬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不理解,造成“曲高和寡“课后回想起来,那两个在课堂上讲如诗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