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文化的特征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 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这就是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关于这三个方面, 我们在下以章节将有详细的论述。简而言之, 从地理环境看, 中国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的大陆性地域, 与西方地中海延岸的多民族有很大的不同; 从物质生产方式看, 中国文化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 封建的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 这与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工商业比较发达的海洋民族也有很大的不同; 从社会组织结构看, 宗法制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年,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中国文化的特征可大致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世界文化之林中, 有四大文明古国, 也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文化体系。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 在近 6000 年的人类历史上, 出现过 26 个文明形态, 但是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方面。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中国化。佛教开始流传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 并不是中国本土的文化, 在公元 1 世纪的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 经过魏晋、隋唐几百年, 佛教高僧的东渡, 佛教经典的翻译, 中土僧人的西行求法, 都不能使佛教文化完全征服中国的士大夫。佛教传播的结果,一部分变为中国式的佛教(如禅宗) ,一部分反而消融于宋明理学之中, 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犹太人遍布全球, 而且保持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而他们来到中国后,便湮没在中国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所谓融合力, 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 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 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 例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辽、金等民族的文化, 都融汇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没有这种融合, 也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也包含有“同化”的意义。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 是在历史中形成的, 因此它不是简单的偶然的文化现象, 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表现。具有如此强大的文化生命力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见的。汤因比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初期, 曾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有过一次著名的对话, 在这次对话中, 他指出, “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现实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在人类历史上, 多次出现过因为异族入侵而导致文化中绝的悲剧, 如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埃及文化因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而希腊化、恺撒的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移入而伊斯兰化, 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蛮族入侵耳中绝并沉睡千年。但是在中国, 此类情形从未发生。唯有中国文化一种, 历经数千年, 持续至今而未曾中辍, 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延续力。这种强健的生命延续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东亚大陆特殊地理环境提供了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