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古诗不但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前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入选的古诗,脍炙人口,言近情远,琅琅上口,对陶冶孩子的性情,丰富孩子的语言,培养孩子的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在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却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由于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经验有限所决定的。我们都知道,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孩子对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最感兴趣,也较容易理解主题。而古诗则不然,其诗中句句精炼,讲究韵律,言语虽简但包含的意义却很深刻,所以,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我结合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实践和探索谈一下我的看法:要善于讲解、分析教师要根据古诗的内容,利用自然现象、图片、立体操作材料或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帮助学生丰富有关的知识、词语的含义;根据古诗的特点,教师在语调上要注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突出其韵味,引起学生的共鸣。以《春晓》为例:在引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句时,可用充满对春天自然景色的向往、陶醉的语气向学生解释:春天的夜晚,人们睡得多么香甜,不知不觉就睡到天亮了。窗外到处传来了鸟儿婉转的叫声,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突出“不知不觉”和“闻啼鸟”引起学生的同感。讲解第三、四句时,可用感叹又带多少无奈的语气,语调稍慢,将其意思告诉学生:睡眠惺忪中,忽然想起昨夜听到的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禁感叹起来,该有多少花儿在风雨中飘落了。语气像询问又像自语。这样,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分析,可把学生引向古诗优美的意境之中,使之兴趣盎然。要巧设提问适当的提问,可帮助学生回忆作品内容和训练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巧妙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表达由表及里,加深对作品真正含义的理解和联想。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我设计了三种形式的提问。第一: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兴趣,引入课题的提问:“你们见过又圆又大的月亮吗?”“望着又圆又大的月亮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马上七嘴八舌的答到:“我想到了中秋节。”“我想到了月饼。”……不同的想法,引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和议论的热情,接着教师才导入古诗内容。第二,是为了突出整首诗的灵魂所在——“思”字,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引导其思维发展、联想而设计的:“为什么诗人看见明月会想到故乡呢?”“故乡里有什么人呢?”“诗人在思念故乡时心情是怎样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接着教师小结:在中国,人们认为“月圆”即意味着团圆,漂流在外的诗人,望见明月当空,自然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因为那里有他亲爱的父母兄弟、邻里乡亲,有他熟悉的土地,但是此时他却无法与家人团聚,因此诗人就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三,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邀请部分外地学生谈谈自己及家人离开家乡的感受,让学生把诗人的这种情感体会得淋漓尽致。这样,通过巧妙的提问,达到诗中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层层渗透。丰富学生的想象古诗言简意,欲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可让其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更多的启迪。在学李绅之《悯农》一诗前,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炎炎夏日之下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学生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