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金口诀教程民谚有云:“学会奇门遁, 来人不用问; 学会金口诀, 敢把万事说。”话虽有一定的夸张成份, 却道出了“奇门”、“金口诀”的影响之大。而作为古三式之一的奇门, 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对于“金口诀”人们往往只闻其名而无法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无论任何一种文化要批驳也好,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也好,首先要认识它,了解它,不然只一个“迷信”了得, 决不是正确的态度。中国玄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这需要我们研究其合理的内涵, 以便继承和发展。笔者在北大接受“揭开玄学之谜”的研究课题, 对中国术数学中“金口诀”,我亦花十年的时间做收集整理工作并对它加以评释。从文字资料看, 无论是明代的《永乐大典》还是清代的《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都未将“金口诀”收入书内就连近年出版的《方术大全》也没有见到“金口诀”的影子, 足见其隐藏之深。然而,随着孙膑故里在一九九 O 年被发现和确定,《大六壬金口诀神课大全》一书也在孙膑故里一带披露于世。那么孙膑与“金口诀”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该书序言称: “世传神课金口诀,命谓述自孙氏膑,膑始清大六壬”,又称“金口诀秘法”“口口相传, 不留文字, ……用之者神,得之者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金口诀”一直在民间秘密流传着, 几千年来, 历久不衰。同时从序言中我们亦不难看出, 孙膑被称为其术的创始人, 我们知道古代玄学大都托名于神或黄帝等, 以至后来出现的预测术也寄名于大人物名下, 以此来顺应“名正言顺”社会心理需要,并藉以提高这种学问的文化地位。“金口诀”可能正是如此, 但是据此书所载为孙膑始可备一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云:孙子武者,齐人也。……孙武既死,后百余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著有《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都有重要地位。然而自隋唐以来,《孙膑兵法》不见于世, 对孙膑有无其人也产生了怀疑, 甚至将孙武、孙膑说成一人。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县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中同时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 澄清了历史上孙武、孙膑各有其人, 各有兵法传世, 使历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真相大白。值得同时引起注意的是,在《孙膑兵法》。中明显地透露出“五行”学说的观点,《地葆》篇中就有“五地”、“五壤”、“五草”的说法。临沂出土的竹书残简中,有一部分是关于阴阳、五行、凤角、灾异杂占的记载, 是否是《孙膑兵法》中的一部分, 不敢妄加断言。可是, 经山东菏泽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孙世民等一大批学者专家的多年考证, 在确定孙膑故里的依据性资料中发现了许多有关《周易》知识的物证。由于有关“金口诀”的史料罕见, 故难以做过过多考证,从“金口诀”运筹机理与方法上看, 它与六壬术一脉相承, 故把“金口诀”看作六壬术的发展与简化当不会错。那么六壬术的源起清晰了,金口诀亦可辨也。在史料中有关六壬术的名称界定和起始创制前人颇有歧见。六壬与遁甲、太乙, 世谓之三式, 而六壬其传尤古。或谓出于黄帝、玄女, 固属无稽。要其为术, 固非后世方技家所能造。大抵数根于五行, 而五行始于水, 举阴以起阳, 故称壬焉。举成以该生, 故用六焉。其有天地盘与神将加临, 虽渐近奇遁九宫之式, 而由支干而有四课,则亦两仪四象也,由发用而有三传,则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以至六十四课,莫不原本羲,盖亦易象之支流推而衍之者矣(《四库全书六壬大全提要》) -2- 此是清代纪筠对六壬的看法, 他是清代最为著名的学者, 博古通今, 主编《四库全书》, 其言甚重, 多有考证, 可备一说。另一位学者俞正燮在其《癸巳类稿》中对六壬术的起始作了详尽的考辨,他说: 六壬之起,《道藏》谓自黄帝,名六壬者,神机制胜。《太白阴经》云: “玄女式者,一名六式,玄女所造,主北方万物之始,因六甲之壬,故曰六壬。”《武经总要》云: “六壬之说, 大衍数谓天生水, 始于北方。许慎《说文》言: 水者, 准也。生数一, 成数五, 以水数配之成六壬也。”是唐宋人有二说(《癸巳类稿六壬古式考》) 《太白阴经》和《武经总要》都是古代兵书,前者为唐李筌撰,后者乃宋人曾公亮、丁度等所撰。其中认为六壬术为玄女所造已被纪筠斥为“无稽”,曾说认为六壬术源出大衍数。大衍数即五行生成之数,共计 50 。水生数一,成数五,壬居北方水位,故云“以水数配之成六壬也。”此说与纪筠之说颇近。俞正燮则认为: “壬术主北方阴。《白虎通》云:亥者,阴之始。又亥位为《易》之乾,为盖天之门。壬寄于亥,名六壬宜也”(《六壬古式考》)乾居亥位, 乾数为六, 壬又寄于亥, 则俞说亦通。由是观之, 六壬之说颇多歧见, 他们在阐述自己观点也相当谨慎,措辞严谨, “大抵”、“宜也”没有作出完全肯定的论断。六壬术起于何时, 已不可考。把它归于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