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学微生物学导论》课程论文拮抗 Bcl-2 ——从 HPV 的致癌机制治疗宫颈癌拮抗 Bcl-2 ——从 HPV 的致癌机制治疗宫颈癌摘要自从 1972 年 Kerr 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至今, 人们对细胞凋亡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 凋亡的分子和生化机制迄今尚未彻底明了; 而已形成的初步认识大多源于对 Bcl-2 基因家族的研究。基于已清楚的 Bcl-2 与细胞凋亡的联系, 细胞凋亡与宫颈癌的联系, 经过小组内以及小组间的讨论和查阅有关资料,找到了 Bcl-2 与宫颈癌的治疗的关系。关键词 HPV 、 Bcl-2 、宫颈癌的治疗前言癌症是当今世界最难攻克的顽症之一,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卫生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2006 年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恶性肿瘤死亡率均位居致死疾病之首,占死亡原因的 20 %以上,且增幅最大。在我国,癌症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其中宫颈癌又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因此, 研究宫颈癌的发病机制, 找到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方法是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主体 HPV 的分类 1995 年世界卫生组织中的国际癌症研究所正式提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病因。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具有不同核苷酸序列的 HPV 共200 多种,其中 85种的基因型已经确定。病毒根据其组织嗜异性的不同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皮肤型主要感染手部和足部的皮肤而黏膜型主要感染泌尿生殖道、口腔、喉部和呼吸道的黏膜。感染女性生殖道的 HPV 约有 30种,根据其致癌能力的大小又被分为两类: ①HRHPV 包括 HPV16 、18、31、33、34、35、39、45、51、52、56、58、59、66、 68和70,主要引起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浸润癌,其中最常见的是 HPV1 6 和18型;②低危型 HPV ,包括 HPV6 、11、42、43和44,主要引起良性的生殖道疣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Ⅰ。[3] HPV 的流行病学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达国家如北美、欧洲的国家其发病率远低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却高居首位。国际癌症研究生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 50 万新发病例,其中 80% 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的新发病例在 万例左右,约占全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的 % 。近 50 年来我国广泛开展宫颈癌筛查工作,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下降;但由于今年来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感染者急剧增多, 使得宫颈癌发病率在我国某些地区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患者趋于年轻化。[1] 流行病学一、流行病学特点(一) 地理分布特点不同的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较大的差异。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报道,宫颈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是智利( 万)其次是中国( 万) 第三是委内瑞拉( 万) ;日本最低( 万) 。在我国宫颈癌的分布主要是在中西部地区, 20 世纪 90 年代死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宫颈癌死亡率超过 5/10 万以上者有甘肃、陕西、湖南、江西、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形成一个自北向南的高死亡率的条形地带,并且整体呈现的分布特点是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如湖北五峰县鱼关区、陕西略阳县、甘肃武都县、江西靖安县均为全国的高发地区,而且这些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不下;死亡率较低的有北京、上海等地。地理分布特点反应了宫颈癌的发病率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但并非是唯一的影响因素。[2](二) 人群分布特点 1、年龄我国的普查资料显示,在 30 岁以上的妇女中,宫颈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升高,44岁~ 49岁是高发年龄组,之后宫颈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是近几年宫颈癌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研究表明这可能跟性因素及HPV 感染等有关。 2、民族同一地区不同民族的居民,其宫颈癌发病率也有所不同,发病率最高的民族多为本地区民族或长期移居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另外移居的居民中其宫颈癌和环境的因素也有关,例如从高发地区移民至低发地区的人群,其宫颈癌发病率要低于其原籍居民。我国少数民族中,宫颈癌死亡率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维吾尔族( 万)、蒙古族( 万)和回族( 0 万);而苗族、藏族和彝族的发病率较低。 3、社会经济状况和职业一般来说,社会经济状况低下的妇女的宫颈癌发病率较高。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分布的特点也反应出在经济状况差的地区妇女宫颈癌发病率较经济状况好的地区显著升高。天津肿瘤研究所根据 20世纪 80年代相关报道资料分析发现 32~65岁宫颈癌职业发病率在经济、文化和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