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3
文档名称:

香港创业板上市指南.doc

格式:doc   页数:38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香港创业板上市指南.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6/3/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香港创业板上市指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香港创业板上市指南财富指数( 北京) 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崇文区崇文门外新世界中心公寓 3D - 1001 Tel:8610- 51658696 Email: biz @ http://www. caifuwang .com 第一章香港创业板与境外直接融资第一节创业板概述一、创立背景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动力,更是其魅力所在,对于以弹丸之地占据的香港来说,这一点更有其重要的价值。因为,虽然香港金融业发展的历史悠久,以股票市场为例,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其在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取得却是 2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事情,而且从这一地位取得之日起,香港就面临着同区域内来自日本东京和新加坡金融市场的竞争的压力。因此可以说,香港金融市场始终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的。 90年代以来,香港股票市场受到一系列事件的考验,例如,中东危机、联交所会籍与理事会代表性风波、中英关于香港未来地位谈判的起伏等等,而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 1998年8月人称索罗斯“空袭”香港的投机炒作,则是联交所成立以来,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香港证券市场所面临的最大一次挑战。以一位名叫菲利浦 F·戴尔海斯的比利时经济学家的评价,香港“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城市。每个人都努力工作,效率随处可见。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相比,麦当劳在香港每一个分店都是利用人工和空间的最小组合向顾客提供着最高数量的汉堡。香港人吃得快,干得快,思考得也快。只要他们能够在拥挤的街道上走得更快一些??”。戴尔海斯的结论不言而喻,天道酬勤,香港的未来在他的眼里无疑是美好的。但是,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却将这位西方人所欣赏的香港推入了巨浪滔天的危险境地。为了捍卫联系汇率制,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股市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危机初始时的 1997年8月7日,香港恒生指数曾创历史最高记录,达到 16820点; 但待到 1998年1月12日,该指数已跌落至 7909点,跌幅高达惊人的 52%。 19 98年1月5日~ 12日的交易日里,香港富豪们在股市上损失惨重,资产严重“缩水”, 郭炳湘家族损失 223亿港元,李嘉诚损失 141亿港元,李兆基损失 132亿港元。但灾难远未止于此,港首董建华向世人表达的“港元的稳定,一直是亚洲经济实力的支持”宣言也没能喝退国际炒家的进攻脚步,甚至引来索罗斯的高声对峙,“东南亚经济危机中,港元不可能独善其身”。于是, 1998年8月14日~ 28日,一场以香港政府和国际炒家为对阵双方,以香港证券市场为争夺对象的“香港保卫战”终于爆发。经过 10个交易日惊心动魄的较量,最终以港府成功将恒生指数推高 120 0点,击破国际炒家沽空套利企图的结局告终。但外界以港府的“惨胜”来评价这次世纪决战,因为为捍卫港元的稳定,港府先后动用逾千亿港元入市,耗尽其外汇储备的13%左右,而且港府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更在“交战”结束后不得不沉重宣布,香港当年第二季度 GDP的增长率为- %,香港经济进入衰退期。 2 香港创业板上市指南财富指数( 北京) 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崇文区崇文门外新世界中心公寓 3D - 1001 Tel:8610- 51658696 Email: biz @ http://www. caifuwang .com 虽然,香港在董建华先生所言的“健全的金融体系和货币管理机制、现代化的审慎监管”以及“先进多样化的金融基础设施”的支持下,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但随之而来的香港经济调整期在目前仍在继续。一方面香港的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萎缩的经济增长力和金融中心地位有待恢复;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则在“虎视眈眈”, 新加坡副总理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李显龙就曾在接受记者访问时很直接地指“香港和新加坡的竞争能力会愈来愈接近”。因此, 1999年—20世纪的最后一年,对香港的金融市场来说,是寻求发展突破口的关键一年,此时,创新的意义尤显重要。香港创业板市场的构想始于 80年代末,当时的提法是“第二板市场”(Second Market) ,联交所希望该市场可以为资产较少及历史较短的中小型企业开辟上市集资的渠道,并于 1986年和 1990年两次公布关于设立第二板市场的咨询文件。但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顾问小组在经过研究后认为,鉴于最新上市规则在 1991年4月作出修订后,上市要求—包括财政状况记录和初期最低市值已经被降低,对第二板市场的现实需求不大,加之期间出现股市大跌,于是,联交所决定暂时搁置第二板市场的创建,而将工作重点从 1992年开始转向“中国板块”股票(H股和红筹股)的上市方面。 1994年,在 H股和红筹股在港上市初步成功的激励下,联交所以争取为内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为目标,重拾创建第二板市场的话题。当时,联交所主席向时任香港联交所理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