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经典诵读课题.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典诵读课题.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典诵读课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小学语文“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课题实验方案修山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成长的必须 1、著名的文学大师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书籍, 使人充实, 给人力量, 让人自新, 催人奋进! 读书使人明理, 读书使人高尚。 2 、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过: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 是人类的营养品。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 3、《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60 篇(段) ”。 4 、师生在学****与工作中应攀着“阅读”这个“阶梯”,浸没在书香园地中成长, 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 铸就美好的心灵, 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二)时代的需求 2 1 、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 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丰富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2、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八个单元 30 余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 3、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学科本身特质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于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它的人文性。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活动, 用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陶冶下一代,才能符合语文本身特质之所需。 4、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阅读活动, 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 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 提高人的科学素养。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如何让师生进行大量且持续的阅读,并对师生的阅读进行更有效地指导呢?我校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 着手于师生阅读渠道和阅读内容的研究和实践, 进一步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 全面提高师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研究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 第一学段( 1 —— 2 年级):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 3 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第二学段( 3 —— 4 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以及在开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第三学段(5 —— 6 年级): 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段)。利用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 160 篇, 课外阅读总量 145 万字。 2、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传统手段,是师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 积累语言培养感悟, 形成较扎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4、叶圣陶有关阅读的论述: 叶圣陶先生在数十年的教学、写作、编辑的经历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步读书法。这就是对重要的需要精读的书籍或文章,分、复读、再读三步进行。初读: 叶老认为:“就其中的一篇或一章一节, 逐句循诵, 摘出不了解的处所; 然后用平时阅读的经验, 试把那些不了解的处所自求解答,得到了解答,再看注释或参考书。”初读,要经过三个环节: 求疑、答疑、复核。于无疑之处求有疑, 初读务求找出问题来。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初读不疑, 等于不读。有了问题, 接着要依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