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如何辨别甲骨文.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如何辨别甲骨文.doc

上传人:ffy51856fy 2016/3/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如何辨别甲骨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何辨别甲骨文? 甲骨文的作伪并不高明,鉴定时须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看卜骨之新旧。甲骨埋入地下三千余年, 被有的学者称作“亚化石”, 自然有一种古朴感。作伪者常用大版新鲜牛骨来刻字(因龟甲较难刻契,且易碎裂) ,故凡遇大版牛骨刻辞须谨慎。如英国驻安阳长老会牧师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 于 1914 年起开始搜集甲骨文,结果初次所购之大骨版,全系新鲜牛骨仿制,收藏不久,即腐烂发臭。第二, 若能目验实物, 可看切口之新旧。即便是利用出土之甲骨新刻文字, 因切口新, 作伪者常用粘性泥土涂抹。将甲骨浸泡水中不久, 即可用刷子刷去泥土, 切口便一目了然。而真品则因土色深入刻痕内,一般是洗刷不掉的。刻在肩胛骨上的甲骨文第三,看内容是否符合卜辞的文例文法。因作伪者并不懂甲骨文的内容, 多数是胡乱抄袭真片上的文字, 东拼西凑, 甚至倒写、刻错亦浑然不觉。因此, 在鉴别时要注意看刻辞是否连成文句。一条完整的卜辞,由前辞( 又叫叙辞,写占 L 日期,以干支表示,同时又写占 L 者名, 通常是商王的史官)、问辞( 又叫命辞, 是要问的事)、占辞(商王看了卜兆以后所下的是非结论)、验辞( 占卜后结果的应验情况) 这样四部分组成,不过许多卜辞都不完整,一般只具有其中的几部分。第四,看刻辞格式。在龟甲上的刻辞, 分两种式样: 刻在左右边缘部分的, 由外向里读, 确切地说, 刻于左甲边的文字, 从左向右读, 刻于右甲边的,则从右向左读。另一种是龟腹甲的中缝两边文字,皆由里向外刻, 即在中缝左侧的文字, 由左向左读, 在右侧的, 由右向右读。在牛骨上的刻辞, 一般刻在骨的边缘, 是由外向里读。几条卜辞刻在一起,一般由下而上排列。第五, 看字体。商代甲骨文跨越了自盘庚到帝辛 12 位商王计 270 余年, 卜辞年代明确可以判断的是武丁到帝乙 8 位商王。在这段时期内, 文字写法有过变化。有学者根据这些变化和其他考古成果将殷墟卜辞分为五期,第一期为武丁时期,字体相对大一些,第五期较小, 有些在写法笔划上也有不同,可以从甲骨学工具书( 如高明《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 1980 年版) 上查对。第六,看贞人( 卜人) 名字。贞人即当时替商王占卜之人,为史官。贞人生活于一定的时期, 贞人名是断代的依据之一。早期与晚期的贞人不可能共主占卜之事, 故不应在同片甲骨上出现。不少专著对此有研究,且列表对照,一目了然( 如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总的说, 甲骨文辨伪较其他文物的鉴定要简单些, 只是遇到利用出土的无字卜骨仿刻全部真片或一片甲骨上真伪参半须倍加小心。前人在这项工作的研究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般西人所著录的甲骨书中伪刻较多,如《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等,引用时要注意。如《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第 668 片左上部“癸丑王卜贞旬无祸王占曰吉”等三条卜辞系真迹, 而下半部字虽大而清晰, 于文义却不通, 系伪刻。作伪者有的本是刻字出身, 便被古董商相中, 专干伪刻卜辞勾当。如董作宾《甲骨学五十年》中提到的蓝宝光, 便能仿刻完整的真片, 其工细程度几可乱真。幸而此人不懂文例文法,否则在甲骨上大肆“创作”,会给今日的辨伪工作平添许多麻烦。除商代卜辞外, 1954 年起又发现了大量西周甲骨,其中有字的不少, 时距殷墟卜辞的发现已半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