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 或提供满意服务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1、生产运作战略 2、生产运作系统设计 3、生产运作系统计划与控制 4 、生产运作系统的改进。生产管理的内容:1 、生产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的选择与设计、生产设施的定点与布置以及工作设计等。 2 、生产系统的运行。主要涉及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生产管理的目的:高效、低耗、灵活、准时、质量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方向/趋势:1 、从一个区域或国家走向全球化 2 、从基于价格、质量竞争走向基于时间竞争 3 、从竞争走向竞合 4 、从纵向一体化走向横向(虚拟)一体化 5 、重视生产运作策略 6 、从标准化(共性)走向个性化 7 、重视环境保护生产与运作职能的实质:在转换过程中发生价值增值。 5P 人员、工厂、部件、制程、计划与控制生产管理: 是指制造业生产领域的管理。运作管理:是指将生产管理的概念及方法应用在服务业及其他行业。生产与运作管理: 是对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评价和改进过程的管理, 包括对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其核心是实现价值增值。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学科特征 1、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研究如何以更高的效率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获得成功的学问。 2 、现代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研究不仅用于制造业,而且广泛用于服务业以及非营利组织。 3 、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别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1、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 2、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 3、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维护 4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评价与改进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含义:是由人员和资源构成的,能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有机整体。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特征:1 、是多功能的综合系统 2 、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3 、是物质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结合生产与运作系统构成:1 、结构要素——硬件要素,是物质基础 2 、非结构要素——软件要素, 是支持和保证 3、两类要素的关系: 硬件要素决定系统的结构形式; 软件要素决定系统的运行机制;两类要素必须相互匹配,要不断进行动态调整。生产与运作系统结构结构要素非结构要素关键决策生产与运作系统结构内容运营设施运营能力运营技术系统集成性人员组织运营计划库存控制质量管理项目管理 1. 设施选址 2. 设施布置 3. 流程再造 4. 运营能力 5. 技术开发 6. 产品设计 7. 质量管理 8. 库存控制 9. 人员配置 10. 运营计划 11. 自制/ 外购 12. 可靠性/ 维护特征投资大周期长难调整风险大投资小周期短易调整风险小要素关系结构性要素决定系统结构, 非结构性要素决定系统运行机制。结构性要素对系统起决定性作用。两类要素必须互相匹配,且要不断进行动态调整。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 1 、准时化生产方式 2 、全面质量管理 3 、业务流程再造 4 、供应链管理 5 、服务质量感知 6 、电子商务..页眉.. 页脚.. 外部环境潜在外部威胁( T) 潜在外部机会( O) 市场增长较慢竞争压力增大政府政策不利新的竞争者进入替代品销售额上升用户议价能力增强用户偏好逐渐转变通货膨胀市场一体化市场增长迅速可以增加互补产品有新的用户群有进入新的市场的可能性有能力进入更好的企业集团在同行业中竞争业绩优良扩展产品线满足用户需要内部环境潜在内部优势( S) 潜在内部劣势( W) 产权技术成本优势竞争优势特殊能力产品创新具有规模经济良好的财物资源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公认的行业领先者买主的良好印象适应力强竞争劣势设备老化战略方向不同竞争地位恶化产品线范围太窄技术开发滞后营销水平低管理不善战略实施的历史记录不佳资金拮据成本较高产品生命周期对生产运作战略的要求市场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企业经营战略研究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调整价格提高质量树立产品形象提高市场销售能力进一步降低成本控制成本生产运作战略试生产新产品增加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平稳生产逐步消减生产能力生产与运作竞争力重要来自:时间、质量、成本、柔性生产与运作竞争的重点: 成本、质量、交货速、交货可靠性、处理需求的变化、弹性与新产品引入速度,其他与具体产品相关的标准生产运作战略含义: 是企业根据所选的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来构建其生产运作系统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确定的一系列决策规划。生产运作战略特点:贡献性、一致性、操作性生产运作战略的作用:1 、生产运作战略对保证企业生产运作系统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2、生产运作战略作为职能级的战略, 担负着支持部门( 或产品) 战略的作用, 能够提供市场竞争优势的保障。设施选址的概念: 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设施的位置, 使之与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有效经济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它包括选址与定位两个层面的内容。设施选址的重要性:1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