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doc

上传人:2286107238 2016/3/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各种原因,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城镇和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一,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 城镇基本医保制度发展历程时期简要内容公费、劳保医疗制度 1951 年至 1998 年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企业实行劳保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探索以控制费用为中心, 对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完善的阶段 1978 年至 1992 年 1985 年以前,主要针对需方,实行费用分担措施。 1985 年至 1992 年,重点转向对医院进行控制, 加强对医疗服务供方的约束。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 1992 年至 1998 年 1992 年,深圳市率先开展了职工医疗保险改革, 拉开了对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序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 1998 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 2007 年至 2009 年城镇非就业人群医疗保障制度在 79个城市同时开展试点, 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民医保制度的确立 2009 年初覆盖全民基本医疗,从单一筹资向多元筹资延伸, 从单一保障向多种保障延伸。(一) 公费、劳保医疗制度; 背景原因建国初期,我国效仿前苏联模式建立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其中包括公费医疗及劳保医疗,这是一种对城市就业人口“政府全包型”的医疗制度,它属于“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能够适应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力发展, 维护社会的安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措施 1、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是根据 1952 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页眉.. 页脚.. 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建立起来的。政务院《指示》明确规定国家对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工青妇等团体,各种工作队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经济建设等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和革命残废军人,实行公费医疗预防制。医疗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卫生机构,按照各单位编制人数比例分配,统收统支,不能分给个人。门诊、住院所需的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门诊费或住院期间经医师处方的药费,由医疗费拨付,住院的膳食费、就医的路费由个人负担。 1952 年8 月,政务院又将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在乡干部和大专院校的在校生。同时,为了控制用药与不必要的检查,国家还制定了十一类西药和大部分中成药的基本药物目录、大型设备检查的规定及公费用药报销范围。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对享受对象实行的一种免费医疗保障制度。由于公费医疗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因此,这项制度实质上是国家或政府保险型的保险制度。 2、劳保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是根据 1951 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及 1953 年劳动部公布试行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适应范围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工厂、矿场、铁路、航运、邮电、交通、基建等产业和部门的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参照执行。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