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小雄 2020/4/12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研究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小康”,最早见于《诗经》中的“民亦劳止,沦可小康”,代表劳动人民对社会稳定、生活丰衣足食的向往。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为小康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十八大总结了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初步成就,对小康社会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血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重点在于止确理解何为“全面”,学者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见解。齐讴歌(2014)将学者们的观点概括为二类,第一类观点认为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第二类观点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同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第三类观点认为全面小康社会覆盖全面、内容多元化。李晓娥(2004)提出,从实现程度看,全-血建设小康是从低水平小康过渡到高水平小康;从实现内容看,是从单方面经济发展过渡到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发展;从发展模式看,是从粗放型发展向节约型发展、可持续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些观点是我们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构建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根本原则和出发点。二、内蒙古小康社会评价指标综述内蒙古的小康建设是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遵循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耍求和具体指标,是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准确把握口治区实际区情,是建设内蒙古特色小康社会的保障。(-)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指标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制订了《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水平、人口索质、精神生活、生活环境5个方面共16项指标。之后,国家统计局又于2003年出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包括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6个方面23项指标。(二)内蒙古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文献综述杭栓柱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构成内蒙古全社会小康指标体系,包括人均GDP、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刑事案件发案率等10项指标;王关区(2014)提出了针对内蒙古农村牧区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治、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18项指标。丁塞(2014)等人建议民族地区引入族际人口收入差别系数等指标,实现因地制宜、缩小差距的目的。徐建中(2006)指出资源型城市的指标体系里应该包括经济、社会结构、科教、生活质量、社会保障、资源环保六个子系统。以上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性,然而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曲:一是年份久远,不太适合用来评价现阶段发展情况;二是整个体系没能把城镇与农牧区的发展情况有机结合起來;三是整个体系没有体现出权重信息,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不明确;四是没有全面反映出内蒙古作为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区及资源集聚区的特点;五是指标数量繁琐,不便于大众熟悉掌握。三、正确认识内蒙古自治区区情(-)西部地区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屮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显示,%,%,%o可见,内蒙古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好于西部其他地区水平,但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准,与全国其他地区仍存在差距。同其他西部省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