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关于园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研究与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园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研究与思考.doc

上传人:erterye 2020/4/12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园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研究与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园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与思考一、课题研究背景近年来,绿色交通作为当代城市交通发展重要理念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构建科学合理慢行系统逐渐成为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美国学者DanBurden受邀于联合国自行车顾问小组援华。临行前他查阅了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交通改善研究报告,但惊讶地发现所有文献对这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问题均只字未提。抵华后,当得知需协助地方政府解决自行车交通问题时,他深感意外,并坚持认为:自行车并非交通问题而是交通问题解决之道。从国内外成功案例来看,无论库里提巴大容量快速公交(BRT)与慢行交通完美结合还是荷兰自行车与小汽车并驾齐驱都证实了Burden观点。毋庸置疑,慢行交通对于城市交通问题解决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发现随着慢行交通出行量所占比重日益减少,所带来交通堵塞以及城市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才开始反思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地位并应该如何引导人们慢行出行问题。2008年杭州构建“城市慢行系统”,通过推展B+R模式,延伸公交服务,推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换乘模式,实现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无缝接驳。2011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开展了“中国城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示范项目”,包括济南、杭州、昆明在内六个城市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步行与自行车环境,推动绿色交通发展。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及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指导意见。2013年常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建设城市慢行系统,让市民享受悠闲舒适城市生活”目标,同年慢行系统建设被列入“民生实事”重点工程。2013年编制《常州慢行系统规划》中,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成为此次慢行规划重点单元之一,园区宜居宜业发展目标,得天独厚地理优势,低碳生态规划方向都是园区慢行系统构建支撑。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慢行系统,在充分发挥慢行系统优势基础上使得慢行出行成为公交出行补充形式,已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研究课题。二、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理论概述(一)城市慢行系统相关概念慢行交通概念最早见诸于《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由步行、自行车、助动车三类交通方式构成。白皮书将助动车纳入传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主要是为了便于城市交通空间划分与运行管理。慢行交通基本特点可归纳如下:①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每个角落,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②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慢行交通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行进速度低,~;自行车速度一般在10km/h左右;出行距离较短,一般小于3km;③绿色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有锻炼身体功效;④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团内出行主要方式,是居民实现日常活动需求重要方式与城市品位象征。慢行交通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主要方式,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交通方式。以出行产生点、出行吸引点、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等为中心慢行圈高品质建设是保障慢行交通权利,提高慢行交通品质,引导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合理化重要环节。慢行系统包括为慢行活动提供场所、活动在其中人与进行着活动。慢行系统是城市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交集,除担负一定通勤交通功能外,还提供市民休闲、锻炼、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慢行系统由3要素构成:慢行空间、慢行主体、慢行行为。慢行空间是系统形态要素,包括交通性慢行空间与非交通性慢行空间。其中交通性慢行空间一般用于行人或自行车通过性设施,而非交通性慢行空间可分为休闲旅游性质慢行空间与商业性质慢行空间。在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区中,滨湖地区对于打造休闲旅游性质慢行空间具有一定条件与需求,舒适生态慢行空间可以称为园区形象名片之一。慢行主体是系统实施者要素,是在慢行空间中进行通勤、休闲、购物、锻炼等活动行为主体。可分为以下三类:①采用慢行行为作为通勤方式;②采用机动化交通及慢行交通组合作为通勤方式;③以慢行作为休闲、锻炼、购物等非通勤方式。慢行行为是系统动态要素,其表现出来多样化功能:①交通功能。是短距离出行主要方式,提供与各种机动化交通方式之间接驳;②活动功能。主要是各类公共活动、人流聚集,如广场;③锻炼与健身功能。如林间步道、山地自行车道、绿地步道;④休闲及观光功能。如风景区、公园、绿地;⑤商业功能。如商业步行街、商业建筑体联络等;⑥避难功能。灾难发生时避难场所常与绿地步道结合。(二),前瞻性交通管理与调节战略,有计划土地使用与城市扩展政策,成为世界闻名"花园城市",为大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现代都市发展典范。基于地少人多事实,政府重点强调整合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政策、公共运输为主体交通发展以及交通需求控制策略。其交通系统发展基本目标可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