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周边地面和非周边的计算原理.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周边地面和非周边的计算原理.doc

上传人:erterye 2020/4/1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周边地面和非周边的计算原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周边地面与非周边计算原理周边地面——对没有地下室建筑指底层房间外墙内侧两米范围内地面。对有地下室埋墙建筑,指从室外地面与埋墙交线算起向下两米内为周边地面。非周边地面——对没有地下室房间指底层地面中周边地面以外部分。有地下室埋墙建筑,非周边地面指埋墙与地面面积与减去从室外地面与埋墙交线算起向下两米面积。,其余部分划为非周边地面。位于室外地面以下外墙(地下室外墙)应从与室外地面相平墙壁算起,往下2m范围内为周边地面,其余部分划为非周边地面。《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JGJ26-95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对周边地面与非周边地面热阻采用了不同计算方法,应分别对待。A)居住建筑:换热阻计算依据来源于《供热工程》(贺平孙刚编著)。由于室内热量通过地面传到室外路程长短不同,即热阻值不同,靠近外墙室内地面,距离室外路程短,热阻值小,传热量大,反之远离外墙地面热阻值大,传热量小,离外墙8m以远地面,传热量基本不变。基于上述情况,在工程上一般采用近似方法计算,把地面沿外墙平行方向分成四个计算地带(每2m为一个地带,8m以外地面按第四地带考虑),如图1示。1)对于贴土非保温地面(•℃),各地带传热系数与换热阻如下:²·℃地区,考虑到非保温地面第一地带(周边地面)²·℃,²·℃,可不做保温;非周边地面(第二、三、四地带)²·℃,²·℃,同样也能满足非周边地面限值要求。2)贴土保温地面(组成地面各层材料中,•C保温层)各地带热阻值,可按下式计算(1)式中——贴土保温地面换热阻,m²·℃/W——非保温地面换热阻,m²·℃/W——保温层厚度,m——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²·℃地区,非保温地面第一地带传热系数不能满足其限值要求,必须做保温处理,其换热阻按式(1)计算(•C材料层);非周边地面(第二、三、四地带)²·℃,²·℃,即能满足非周边地面限值要求。B)公共建筑:换热阻计算依据来源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P9“地面热阻指建筑基础持力层以上各层材料热阻之与”,“地下室外墙热阻指土壤以内各层材料热阻之与”,是对热阻考核。总热阻为室内地面层至素土夯实层各层材料热阻之与。之所以公共建筑对地面热阻有限值要求,主要是由于:1)在北方严寒与寒冷地区,如果建筑物地下室外墙热阻过小,墙传热量会很大,内表面尤其是墙角部位容易结露。同样,如果与土壤接触地面热阻过小,地面传热量也会很大,地表面也容易结露或产生冻脚现象。因此,从节能与卫生角度出发,要求这些部位必须达到防止结露或产生冻脚热阻值。2)在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由于空气湿度大,墙面与地面容易返潮。在地面与地下室外墙做保温层增加地面与地下室外墙热阻,提高这些部位内表面温度,可减少地表面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