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精神分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998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神分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相惜 2020/4/13 文件大小:9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神分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格是形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的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这个词来自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面具”。人格是个体所有稳定心理特征的组合。包括:气质、性格、自我调控。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先天形成为主。性格:表现为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大。后天形成为主。自我调控:是人格的内控系统和自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觉察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我体验(自我的意识和评价)和自我控制(对自己行为的调节能力)。.(1905-1998),美国心理学家,最早应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卡特尔在其人格的解释性理论构想的基础上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问卷,从16个方面描述个体的人格特征。这16个因素或分量表的名称和符号分别是: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1)乐群性:高分者外向、热情、乐群;低分者缄默、孤独、内向。聪慧性:高分者聪明、富有才识;低分者迟钝、学识浅薄。稳定性:高分者情绪稳定而成熟;低分者情绪激动不稳定。恃强性:高分者好强固执、支配攻击;低分者谦虚顺从。兴奋性:高分者轻松兴奋、逍遥放纵;低分者严肃审慎、沉默寡言。有恒性:高分者有恒负责、重良心;低分者权宜敷衍、原则性差。敢为性:高分者冒险敢为,少有顾忌,主动性强;低分者害羞、畏缩、退却。敏感性:高分者细心、敏感、好感情用事;低分者粗心、理智、着重实际。怀疑性:高分者怀疑、刚愎、固执己见;低分者真诚、合作、宽容、信赖随和。.16种人格品质释义(2)幻想性:高分者富于想像、狂放不羁;低分者现实、脚踏实地、合乎成规。世故性:高分者精明、圆滑、世故、人情练达、善于处世;低分者坦诚、直率、天真。忧虑性:高分者忧虑抑郁、沮丧悲观、自责、缺乏自信;低分者安详沉着、有自信心。实验性:高分者自由开放、批评激进;低分者保守、循规蹈矩、尊重传统。独立性:高分者自主、当机立断;低分者依赖、随群附众。自律性:高分者知己知彼、自律谨严;低分者不能自制、不守纪律、自我矛盾、松懈、随心所欲。紧张性:高分者紧张、有挫折感、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时常感到疲乏;低分者心平气和、镇静自若、知足常乐。.16种人格特质FABECGIHLMNOQ1Q2Q3Q4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用的衡量指标。与人打交道:A(乐群性)、C(稳定性)、F(兴奋性)、G(责任心)、H(敢为性)指标要求较高。 商业领导者:Q3(自律性)、Q1(批判性)、H、E(主见性)指标要求较高。 务实工作者:C、G指标要高,M指标要求较低。创造能力强人的个性因素:(11-A)*2+B*2+(11-F)*2+H+I*2+M+(11-N)+Q1+Q2*2。 专业成就高者:Q3*2+G*2+C*2+E+N+Q2+Q1。 成长力强者的因素:B+G+Q3+(11-F****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人格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渗透到管理者的所有行为活动中,影响管理者的活动方式、风格和绩效。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一些样式的人格类型和管理活动有着特定的关系,它们对团体的贡献不同,所适宜的管理环境也不同。利用成熟的人格测验方法对管理者或应聘人员的人格类型进行诊断,可为人事安置、调整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建议。16PF广泛用于人员的选拔和评定。.人格形成阶段学说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HErikson,—)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12岁12-18岁18-25岁25-(0-)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