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写作本源论文写作规范论文:高中作文教学少奢谈些理论,多解决些问题
摘要:写作教学要回归写作本源,作文训练应注重规范,做到目标明确、步骤合理、方法科学,在开阔视野、丰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学以致用,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多渠道获取写作资源,让学生有真话可写,加强写作技能的针对性训练。如此才能走出作文教学封闭、低效的死胡同。
关键词:写作本源;写作规范;作文教学
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在中学作文教学这一范畴,教师缺乏具体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有具体的学习规则,教与学同处于感性、经验的层面,缺乏系统的写作教材。虽然市场上有关作文的辅导书很多,但其写作的基本原理几乎如出一辙,异口同声,缺乏完善的体系,缺少科学的阐述,它不能适应中学生语文的素质教育。
一、作文教学存的问题
。由于作文水平提高时间周期长,花了许多气力,收效甚微。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单不说学生,就说老师的积极性都大打折扣,对于平时的作文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在学校要检查作业时才相应地布置几篇作文,学生自然也是应付式地“胡画”或“移植”几篇。久而久之,师生对于作文的关注程度自然“降温”。而假话作文、套话作文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作文提高就成了“天方夜谭”。
。因为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教师讲评时往往很简单,指导不得要领,流于形式,讲评时往往重复讲评,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他想学的知识,往往会对作文讲评失去兴趣。
。大多数教师重行文、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每次作文只剩下“知识—行文—讲评”的简单循环,从认识始,到认识终,既砍去了行文前对生活的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又割断了行文反复修改的再实践机会。
2010年10月《读写月报》发表刘松来、胡小望《让作文教学回归写作本源》,该文认为:“由于话题作文盛行,不少学生热衷于宿构、套作,文体意识逐渐淡化,写出来的文章看似华丽,其实是空洞无物的四不像。长此以往,将会对母语教学造成严重的伤害。”“不少高考作文思维浅薄、语言浮华、内容空洞,学生的母语水平严重弱化。”这些话语直指中学作文教学痼疾,痛陈时弊,给人以惊醒——作文教学关乎我们把学生塑造成一个具有怎样母语水平的人。因此该文给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要求,“作文训练也应注重规范,做到目标明确、步骤合理、方法科学,在开阔视野、丰富积累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和理性分析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惟其如此,写作教学才能回归写作本源。
二、针对作文教学现状而进行的教学尝试
,并学以致用。在语文教学中,让作文训练处处体现,可以进行口头训练,也可以展开书面训练。分析课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情绪。平时读文章时我们要点燃学生的激情,适时引领学生体会“从平凡处走向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