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冈底斯的诱惑.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冈底斯的诱惑.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20/4/14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冈底斯的诱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解读《冈底斯的诱惑》的故事性《冈底斯的诱惑》被看作是马原“先锋小说”的代表作。作为“先锋小说”,它常常被冠以“形式主义”的名号。很多人仅仅关注这部小说的叙事方式,话语表现形式,结构艺术。而在内容上,却往往关注不够。大多数人认为这部小说缺少内容实质,缺少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的故事情节,很多人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是“看不懂”。然而,我认为这部小说是有内容和故事性的,它不像有些人评价的那样仅仅是“文字的游戏”。小说的四个故事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仔细阅读和思考,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它的可读性不单单在于体会它作为“先锋小说”所体现的形式技巧的成就。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一)小说命名为《冈底斯的诱惑》。我想先从“诱惑”这个词说起,因为一般来说,题目是主旨的体现,这应该是比较受关注的。这也是我认为始终贯穿这部小说的一个主题,是联系四个看起来无关的故事的线索。“诱惑”,从字典上可以查出两个意思:一是“使用手段使人迷惑上当”;二是“招引,吸引”。从某种程度上说,作者似乎综合运用了这个词语的意义。从小说整体来说,作者运用了多种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方式,如“元叙述”方式,蒙太奇的视角转换等,来达到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疑惑,在接受故事时产生阻碍,进入“马原的叙事全套”的效果。另一方面,正由于这种叙述方式,读者为了获得作者的创作意图,就会被“吸引”着读下去。此外,要更确切地理解作者对于“诱惑”第二个意义的运用,就要和“冈底斯”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联系起来。“冈底斯”是作者心目中西藏原始文明的象征。作者所要表达的就是那种文明对于他的吸引和震撼,以及他对于那种文明的痴迷。这样,作者的创作意图就很明了了。就是对于西藏原始文明的崇拜和赞美,表现西藏那种特殊的生存方式和奇特的文明。马原受到西藏宗教文化的影响,对那种文化似乎有着一种狂热的迷恋。他要表现的是西藏文化的美——宗教美,人情美,生活美。小说中描写了西藏特有的神圣的丧葬方式——天葬,奇特的打猎故事,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术的神奇的来源,这些都是作者用来表达他对西藏文明的独特的感情,我认为这就是这部小说的主旨。(二)小说叙述了四个的故事:老作家的西藏经历;猎人穷布的猎熊故事;陆高、姚亮等去看天葬的故事;藏民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表面上,几个故事各自独立、既不完整又无明确的线索,往往突如其来,又倏忽而去。似乎在孤立的故事范围内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然而却耐人寻味地和其他故事发生一种相关的互渗的联络,这可以由他的小说经常彼此援引来得到证明。确切地说马原的小说主要意义不是叙述了一个(或几个片断的)故事,而是叙述了故事的一个(或几个片断)。作者曾说过:“细节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是建筑的构件和基础。我像画家崇拜色彩一样崇拜细节。没有结实的出色的细节就谈不上有好的小说。我不承认有大的或小的情节。细节就是细节,一如情节就是情节”。正如作者所说的,如果我们关注细节就会发现其实这四个故事是联系在一起的,都是来表现西藏特有的生存方式和宗教文明的崇拜。在故事老作家的西藏经历中,作者以老作家的口吻描绘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习惯:“磕长头的,转经的,供奉酥油和钱的,八角街的小贩诵经人。布达拉山脚下凿石片经的匠人,山上岩石雕出的巨大着色神祗,寺院喇嘛金顶,牦牛,五颜六色的经幡,沐浴节赛马节”。他将西藏描绘成一个神话之地,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