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甘肃省陇南灾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及管理模式探讨摘要:指出了“5・12”汶川地震后,甘肃陇南灾区重建工作结束,农村灾民集中居住,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最为严重。通过现场查看、问卷调查、座谈等途径对灾区典型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的组份、处理现状、存在问题,村民环保意识进行了调查了解,提岀了切实可行的灾区农村垃圾处置及管理模式,为甘肃陇南灾区农村建设中生活垃圾处置与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关键词:灾区农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模式收稿日期:20130520基金项冃: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冃(编号:200909084);甘肃省环保厅2011年科研资助项目(编号:A2011-012)资助作者简介:赵培强(1980—),男,廿肃兰州人,硕士,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屮图分类号:R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223021引言陇南地区是“5•12”汶川地震甘肃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灾后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灾区全面实施了恢复和重建,灾区居民搬离了危房和破房,迁入由当地政府规划的灾民安置区,居民居住方式由分散居住转变为集中居住。集中居住方式与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农村建设指导思想符合,但集中居住随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其中生活垃圾问题成为灾区集中居住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农村生活垃圾不同于城市生活垃圾,成份相对比较简单,以常见的有机生活垃圾、无机生活垃圾为主,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和有害生活垃圾相对较少[1〜3]o农村生活垃圾对于分散居住的广人农村来说处理相对比较简单,由于分散居住产生的生活垃圾量较小,可以通过堆肥、填埋、焚烧、就近堆放等简单途径处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4〜6]。而集中居住产生的农村生活垃圾量相对较多,堆肥、填埋、焚烧、就近堆放等简单处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7,8]。因此,探索适合甘肃陇南山区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处置及管理模式成为灾区农村关注的主要问题。为了提出适合甘肃省陇南受灾农村地区切合实际情况的生活垃圾处置与管理模式,为灾区农村建设中生活垃圾处置与管理提供技术指导,本研究以甘肃省"5•12”汶川地震受灾最严重的甘肃省陇南市文县肖家坝村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村现场查看、入户问卷调查、走访等途径对该村生活垃圾的成份,垃圾处置存在的问题,村民环保意识进行全面的调查,结合当地口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灾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管理模式,并以此为示范,为甘肃省陇南地区其他受灾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与管理提供典范。,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连甘南,行政隶属甘肃省,全区地貌为高山、深谷、丘陵、盆地错落相间,陇南地区土地资源稀少,人均占地为廿肃省最少。陇南地区距“汶川地震中心地带较近,为甘肃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肖家坝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南部,距“5•12”地震中心带汶川县约220km。全村地形地貌为“南北两山夹一河”,,全村共分两个村民小组,共有226户742人,英中集中居住的农户有157户,全部为灾后搬迁户。肖家坝村为“5・12”汶川地震陇南地区受灾最严重的行政村之一,为灾后重建的典型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