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重叠问题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叠问题案例.doc

上传人:zbfc1172 2020/4/15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叠问题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例刘高琴【教学背景】《重叠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它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中以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人员为学****材料来呈现这块教学内容,用了一张表格及几句简单的对话,并为学生提供了集合图。课后安排了两道不同的学****材料来巩固新知识的学****其中一则是为动物分类,一类会游泳,一类会飞,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的图片填写集合图。还有一则学****材料是商店进货的事例。以图示的形式出示了昨天与今天两天进货情况,要学生理解两天一共进了多少货。教材中除了三幅主题图之外,没有其它的描述与表达。在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类似这样的编排,这需要我们运用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才能深入教材核心,挖掘教材的真实意义。【片段一】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下面统计表语文杨明李芳刘云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 数学李强杨红张华王志明于力周晓陶伟卢强朱小东师:实验小学三(1)班选出8人参加学校的语文活动小组,又选出9人参加数学活动小组。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生:8+9=17人,师:同意吗?一定吗?生:齐说同意、一定。师:出示图1集合圈,语文组        数学组 师:你能把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人的姓名图片贴在下面两个圈里吗?师:相机出示带有17个同学姓名的图片。[评析]:选择素材,突出本质数学中的清淡就是简单,为学生熟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接近学生经验起点。用学生最为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形成或理解最令人难懂的数学思想,这就是深入浅出的道理。研读教材,要“深入”,用教材我们要“浅出”。【片段二】二、探究新知1、问题的引出师: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提供的信息与前面的表格提供的信息有什么不同?生:有几个同学重复了。生:有三个同学既参加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小组。师:刚才这位同学说“重复”是什么意思?生:重复,就是一个人参加了两项活动。师:在实际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了吗?生:遇到过,比如我既参加了象棋小组又参加了绘画小组。生:我参加了三个兴趣组。师:如果还用两个圈来表示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的人数你认为下面那幅图能代表你们的意思?  生:图2。因为图2有重复的部分。师:只能用图2来表示来表示重复的关系吗?生:两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交叉在一起也行。师:谁来说说重复的部分是什么意思?生:重复部分就是两项活动都参加人。师:同意吗?生:同意。师:参加语文组的有几个人?参加数学组的呢?生:语文组有8人,数学组有9人。师: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你觉得用哪副图来表示参加两个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比较合适?请同学们贴一贴。2、交流汇报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强调不管圆圈中学生姓名怎么放,但这三个重复的同学都放在重叠的部分上。师:怎样计算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一共有多少人?生:一共是14人,我是数出来的。生:8+9=17  17-3=14师:第一个表格为什么直接用8+9=17就算出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而这一次8+9后还要再减去3呢?生:因为如果还是17的话就把杨明、李芳、刘云多算了一次,因此要减去3。生:第一个表格没有重复参加的,第二个表格有重复参加的。师:不管用数的方法还是用算式计算都要注意什么?生:不能把重复的三个人多算了一次。3、明确“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感受其的价值。师:刚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