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
人们对一个国家的了解一般始于其奇特之处。透过对特殊性、个性的考
察,我们才可能在更深层次上研究一个国家。对于曾经成为本世纪大半个时
期的西方国家的楷模、迄今仍是各国赶超目标的美国更是如此。它有哪些奇
特之处?这些奇特之处值得我们仿效或借鉴吗?这是读者很自然会提出的问
题。
美国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是个谜,很多稀奇古怪的现象发生在美国。大
概谁也不会否认,许多立志迅跑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国家,朝野上下、老少贫
富、各色人等,大都十分关注美国。这是一个世界上最年轻、实力最强、最
富有且仍具相当活力的超级大国;这是一个拥有来自世界上多个政治单
位的外来移民的国家,其移民活动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任何一
个国家所难以比拟的;这又是一个商品经济和现代组织管理以及现代化社会
物质和文化水平高度发达的国家;这也是一个主张和信奉资产阶级宪政、民
主、自由和人权的国家;这还是一个开放的、政策不断调整的国家,一个人
口频繁流动、通讯媒介和交通运输高度现代化的国家:这是一个自年以
来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各国之首的国家,然而她又是一个被丰裕中的贫
困所时刻困扰的国家:这是一个诞生了《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的
国家,然而又是种族危机愈演愈烈的国家;这是一个物质文明盖世无双的国
家,然而又是一个精神文明危机和社会问题重重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宪
法之稳定性和随机性、各种法律条文之繁琐、律师数量之多为列国难以匹敌,
然而其法律空子和漏洞之多,特别是金钱和利益集团对法律影响之大也是世
界上鲜见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登上了超级大国的宝座,美苏冷战的阴影始
终笼罩着这个国家。不过它时而激化,如—年间麦卡锡主义的法西
斯思潮泛滥;时而淡化,倡导缓和,甚至主张伙伴相处。本书十大奇案选择
的卢森堡夫妇受控为苏联间谍案。反映的是美苏冷战处于激化时期的情况。
当时,尽管全世界掀起声势浩大的拯救运动,也难使卢森堡夫妇免遭电刑。
类似的间谍案虽然到了年代仍时有曝光,但随着美苏关系缓和以及苏联解
体的形势变化,这类案件也就显得不那么沸沸扬扬,不那么具有轰动效应了。
“水门事件”的丑闻曝光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这一案件反映了在一个
号称法制健全和求真唯实的国家里,权贵们对于法律和真理的践踏。如果不
是第四种权力工具——舆论的强大威力,如果不是党派之间柑互攻讦,这样
涉及代表国家声誉的最高领导人的丑闻显然是难以暴露的。现在人们走进在
加州洛杉矶附近奥兰治县的约巴林达尼克松出生地的博物馆,可以看见尼克
松掩盖“水门事件”真相的种种图片和录相。和尼克松被迫下台不同,“伊
朗门事件”泄露天机,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里根的作为和尼克松的“水门”
不过是半斤八两,但是“伊朗门事件”并未导致里根总统的落马,只是由听
命执行的中校诺思代过受罪。“水门”丑闻,涉及内政,“伊朗门”丑闻则
涉及美国外交,暴露了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美国既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
永久的朋友,它口头上强调意识形态因素至上,而事实上则是重经济利益的
实用主义国家。高估它的意识形态原则性,认为美国是一个反共主义至上的
国家,并不符合实际;当然以为它会信守诺言和国际法,也会上当受骗。从
尊重历史本来面目的角度看,无论是尼克松还是里根都不属正直的政治家之
列,事实上他们同样是信奉政治斗争无诚实可言哲学的。至于与克林顿在竟
选阿肯色州长时经费来源有牵连的“白水事件”,是以“水门”模式结束,
还是以“伊朗门”模式了结,抑或出现克林顿根本不受干扰的新模式,由于
案情还在深入发展中,还可能在激烈大选前的半年内出现新的奇闻和曲折,
因而与其预测它的后果,不如跟踪事态发展,拭目以待。不过有一点可以肯
定,法制的天平对每位总统并不会一律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它受制于政治
力量的对比。说到这里,我们还注意到“水门事件”、“伊朗门事件”和“白
水事件”都与总统本人密切相关,总统、第一夫人要当众出庭,受制于法,
这种情况用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作简单化的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在美
国,民主机制的运行对于资本集团统治的稳定是有利的,一位总统可以更换、
一个政党可以下野,但是上台的另一个总统或政党同样要有利于资本集团统
治稳定。这时人们关心的并不是个人的命运,而是资本集团的命运了。可以
说,总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随时可弃的替罪羊而已。
在讨论法律问题时人们往往谈到“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根据美
国联邦宪法,总统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前提下,拥有巨大的决策权力;然
而一旦违反法律,造成对稳定统治的危害。这位总统同样难逃舆论的谴责和
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