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历史语境中的黑格尔.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语境中的黑格尔.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语境中的黑格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语境中的黑格尔——读罗克摩尔的《黑格尔:之前和之后》今年是黑格尔的名著《精神现象学》发表 200 周年纪念年, 黑格尔哲学再次成为显学,纪念黑格尔的文章无数。回顾西方思想史,有两次哲学高峰, 一次是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缔造的, 另一次则是由康德和黑格尔缔造的, 作为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 黑格尔曾经代表了德国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 而在中国, 黑格尔也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驱而备受推崇。不过, 时代不同, 很多人对于黑格尔已经十分陌生,包括我。幸好我有一位对黑格尔有深入研究的室友, 他成了我的黑格尔哲学引路人, 而我之所以会看罗克摩尔的这本《黑格尔:之前和之后——黑格尔思想历史导论》,也是因为此书译者柯小刚常常被他所提起。这是一本法文著作的翻译,英译者汤姆· 罗克摩尔( Tom Rockmore ) 是美国的黑格尔哲学专家, 原作者不详, 可能中译者误以为作者是罗克摩尔。这是一本通俗读物, 不是为专业人士所写, 它只是“提供一条简单的但是绝非简单化的走进黑格尔的道路”, (汤姆· , ) 在新版前言中,罗克摩尔认为,黑格尔是一个历史主义思想家, 要解读黑格尔, 就必须坚决贯彻历史主义的方法, 而这本书的书名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VI )因而,黑格尔被放在德国观念论( idealism , 旧译唯心主义, 在日常用语中也翻译为理想主义) 和唯意志主义、马克思主义中间,成了思想史发展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这对于我们这些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教育的人来说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但对于罗克摩尔来说, 这点却是需要特别的说明。解读黑格尔的这些著作, 原作者也认为我们必须“掌握它的极端的历史特性”, ( ) 思想与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真理与历史究竟有没有关系, 原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从古希腊就开始有不同的见解,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皆流,无物常住”,而巴门尼德则主张“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两者各执一端,前者认为真理是历史的,后者认为真理是超越历史的。在黑格尔之前的哲学史中, 巴门尼德的路线占据主流, 他影响了柏拉图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不过,黑格尔却要回到赫拉克利特,当然,黑格尔不是要走相对主义的路线, 也不是怀疑论, 而仅仅是把“怀疑论置于知识的过程之中作为通往知识之途的一个环节”。( )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很重视“体系”一词。早在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就使用过这个词。( )在近代,笛卡尔则通过“我思故我自”的“阿基米德点”建立起理性主义哲学体系, 这种体系的特点就是以几何学为范型( ), 意欲构造出一种科学系统。笛卡尔认为, 哲学的基础原理必须是清楚的、明证的, 其他原理将从基础原理中演绎出来,这样构成了哲学体系。这一观点深深地影响着后人。( , -180 ) 德国古典哲学或德国观念论的鼻祖康德首先创造了批判哲学的体系,“把实在论( realism , 在日常用语中也翻译为现实主义) 和观念论融会到一起”。(汤姆· , )对于康德来说,体系就是“在一个单一观念之下的知识的不同部分的统一”,( )康德认识论体系是通过理性自身的批判,并“以理性自身为中介来先天地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