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宏观经济学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doc

格式:doc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宏观经济学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doc

上传人:Hkatfwsx 2014/4/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宏观经济学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宏观经济学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支出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进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了解国民经济的循环模型及其均衡恒等式。教学要求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中各总量的相互关系,了解国民经济的循环模型及其均衡恒等式。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情况。其中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9 407亿元,%。那么,我国采用的是哪一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怎样核算出来的?其增长率如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总量之间具有什么关系?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否具有可比性?本章内容将6>对以上问题予以解决。 2002~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国民收入核算是政府部门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生产的产品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收入进行核算的规则和方法。宏观经济分析涉及的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净出口和可支配收入等,均通过核算体系定义和计量。国民收入核算能够说明各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国民经济活动水平与结构。经济学者可以借助国民收入核算资料解释在过去的时期内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发生过什么变化,并且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分析,可以做出对未来经济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的预测。国民收入核算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基础。 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存在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以欧美等国家为代12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表的市场经济国家所采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一是以苏联为首的计划经济国家采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MPS)。随着计划经济各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些国家都抛弃了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而逐渐采用了国民账户体系。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社会总产值是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值总和。社会总产值中扣除了全部生产资料价值消耗即国民收入。西方国民账户体系是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显然,这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主要有: (1) 国民收入的含义不同。在SNA中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有着比较广泛的含义。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包括五个总量,五个总量概念都会包括到国民收入统计中来,尤其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狭义的国民收入都常被称为国民收入(广义的),可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有着严格的含义,仅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即产品价值构成中的V+M部分。和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概念相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国民收入概念比较接近于国内生产净值(NNP)和狭义的国民收入(NI)的概念。但与NNP和NI也有区别,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只有物质生产才创造国民收入,而西方学者认为,除了物质生产劳动,一切有偿的劳务活动,包括音乐、政府官员的服务等在内都会创造国民收入。(2) 核算范围不同。MPS以物质产品生产为核算范围,把服务活动排除在生产领域以外,影响了对国民经济总量核算的完整性。SNA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核算范围,使社会生产、分配、使用各环节紧密衔接,从而形成全面、完整、系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 核算内容不同。MPS实质上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实物运动,对资金运动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反映。SNA增加了资金流量和存量方面的核算内容,并与其他核算相联结,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4) 核算方法不同。MPS采用横向或纵向平衡法,并设置一系列平衡表,比较简便和直观,但平衡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整个结构不够严密。SNA采用复式记账法,运用账户、矩阵等核算形式,把经济流量和经济存量联系起来,组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体系。当然,SNA这种核算体系也是有缺陷的。首先,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例如,许多不经过市场交易的活动,像家务活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难以在GDP统计中反映出来。又如,不少地下交易,为了逃避税收,经济活动发生了,GDP统计中却未得到反映。其次,有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无法得到反映。例如,GDP核算无法说明人13
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