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白芍与赤芍的异同.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白芍与赤芍的异同.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20/4/1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白芍与赤芍的异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姓名:XXX学号:11XXXXX白芍与赤芍的异同白芍、赤芍均为来源于芍药属的常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类似,但含量比例不同;药理活性相似,但作用强度不同。中医学对其功效的描述各有偏重,在中医临床应用上他们有明显的区别。探索比较白芍和赤芍药材各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对有效控制白芍、赤芍药材质量和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来源的区别白芍、赤芍,宋以前本草统称为芍药。《药典》记载“白芍,为毛蓖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功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又载:“赤芍,为毛蕊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功能:清热凉血,散痕止痛。”从陶弘景《集注》注文:“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的文字可见,芍药分为赤、白两种,始于梁代。从《开宝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崇原》、《本草备要》等记载的文字看,清以前的白芍和赤芍,是依花色来区分的,白花者为白芍,赤花者为赤芍。而今天则依据植物种类和产地加工方法来划分赤、白芍。现今白芍与赤芍的分类,是依《中国药典》为标准,.(栽培品),.(野生品或栽培品)、白芍的划分和药用品种有较大的差异。化学成分的区别植物学家很早就对白芍、赤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迄今为止从两药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包括单萜苷、多元酚、黄酮及其苷类、胡萝卜苷、蔗糖等,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芍药单萜苷类主要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等,这类化学成分统称为芍药总苷;而多元酚类化合物则主要由多种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等化学成分组成。事实上,从化学组成来看,白芍和赤芍非常一致,均以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为代表性成分,这是相近的生物基源所决定的。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及药材采收后加工处理方式的差异,导致这些成分在两味药材中的含量比例各有不同。与无需炮制的野生品赤芍相比,白芍为人工栽培品,入药前需经浸泡,刮皮,沸水煮至透心等炮制工序。这一过程使得白芍所含化学成分在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尤以没食子酸、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丹皮酚流失显著,但芍药内酯苷是个例外,与赤芍相比,它的含量在白芍中呈现明显优势,是含量仅次于芍药苷的第二主成分。赤芍含有丰富的苷类化合物,主要含有芍药苷(paeon-iflorin)315%~7198%,羟基芍药苷(oxypaeoniflorin)0112%~0121%、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棕榈酸、鞣质。白芍主要含有芍药苷1186%~5176%、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苯甲酸、鞣质。药理作用的区别(一)(1)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理学研究表明112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通过增加cAMP水平、抑制TXB2合成、影响血小板能量代谢等来实现的(2)对红细胞的作用:赤芍能明显改善其红细胞的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对低渗张力的抗性,有一定稳定红细胞膜结构的作用。(3)抗凝和抗血栓作用:赤芍不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但可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而使已凝固的纤维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