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贤劣无常与分别无常贤劣也是无常的,从世间方面来讲,有功名利禄、能言识广、为人信重、勇健机智的一些人也是到了衰败之时,先所积集的福德已尽,此时一切心思皆起颠倒、一切所作皆不顺遂,被人讥笑、自生懊丧、受人轻贱,唯成这样。以前有的那些少分功德好像成了穷尽后什么也没有了。有很多人是这样。很多以前被称为无见识、无头脑或奸诈、妄语的人,后来反而得到受用及财富,如所说“欺诈老了成主翁”一样成为他心信托之处,算是有贤德、思虑的人也屡见不鲜。佛法方面也如所谓的“道人老年学求知,廉者老年勤积蓄,导师老年成家长”,上半生是舍尽俗事的舍事者,也于下半生勤积财物;上半生为人说法的阿阇梨,也在下半生做了猎人、行盗抢劫;上半生持戒的堪布,却在下半生做了很多孩子的父亲等等。又有上半生唯行罪业,下半生唯修圣法而得成就;或者即使未得成就,然于临终时以得入道,成了来世增上等,也多有此事。所以,在当前刹那性的贤劣显现中,连一个常、坚的也没有。然而,于自己稍许生起一些求解脱心厌离心,做了些像似法的修持,其他世间人便认作贤妙,而由施主、弟子等侍奉时,自己不审察自相续而认为“我已如何如何了”之后,以骄慢熏染自相续,心态高举而生起了“我什么也可以做”的心,此是魔已现前而受其蛊惑了,如此在尚未获得将我执逐出境外、现起无我空慧的圣者地前,贤劣之现相全无常性之故,需要恒时修死无常,以及常观己过,常处低位,常发求解脱心厌离心,常学调柔不放逸,常时思维有为皆无常及轮回之苦后,于忧患、伤感及心如死灰上学。米拉日巴尊者云:“寂无人谷岩洞中,心灰无复起心时,师乃三世佛体性,心切无有分离时”,需如此说般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