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

格式:doc   大小:1,770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20/4/18 文件大小:1.7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建设现状与发展条件评价一、地理位置与区位分析XX村为X县XX乡乡政府驻地,位于X县东南部,距离县政府驻地40公里。XX乡东临东会乡,南与临县接壤,西连康宁镇,北接蔚汾镇,村内主要交通要道为一条乡村公路,与省道相连,交通较为便利。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XX村地处X县中部黄土丘陵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类型多为灰褐土,沟谷川道有沟淤粗灰褐土,土壤保水性差,抗侵蚀能力弱,土地肥力相对较弱。2、气候水文XX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较短,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降水强度减弱,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冬春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日照时数为2700小时,;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低于-8~-;7月份最热,;大于等于10oC的积温在3000~3250oC之间;无霜期174天左右。年降雨量为500毫米左右。农业气候区属于中部温和半干旱气候区,灾害性天气如干旱、秋霜和冰雹危害较多。XX村为X县富水区,属于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岩系。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类型属于孔隙水。有两条沟道河流在村东交汇,形成XX沟,河流常年流水,水量大小受季节性降水影响。3、自然资源XX村总面积约7300亩,村庄建成区占地面积450亩。村拥有土地总量4500亩,其中耕地面积2400亩,粮食面积2300亩,种植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土豆、黄豆、黄芥、小杂粮等。2007年退耕还林900亩,建设生态林2000亩。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XX村现总人口1960人,户数460户,在村常住人口1300人左右,加上所含自然村总人口2519人。村内现有劳动力520人,其中已转移劳动力360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与外出打工的收入,农业为典型的家庭种养,种植业科技投入少,基本靠天吃饭,土地产出有限。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约3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1、居住建筑发展现状XX村建筑沿村内主干路呈带状分布,早期建筑凌乱,后期建筑局部分布较为规整,但受地形条件限制,以及规划管理不到位,自发建设状况严重,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用地较为凌乱。依据建筑时期不同,民居建筑样式主要分为三种,早期民居以土窑依山势建,由于年代久远,建筑质量较差,现多为破旧废弃建筑;中期民居多以独立建造的窑洞式房屋建筑为主,建筑质量一般,是村内主要建筑形式;近几年新建民居为砖混院落式单体住宅,主要沿村内主干道两侧改建或村边新建,建筑质量较好。因各家的经济状况有所区别,体现在各家建筑的大小和数量不同,颜色和建筑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整体建筑风貌。2、基础设施发展现状村内基础设施落后,主要体现在道路建设不完善,村内除主要道路硬化外,均为土路,且硬化道路破坏严重,道路网密度低,道路红线普遍偏窄,不能满足需要。有集中给水设施,无相应的排水设施,且饮用水无净化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不健全。现状公建主要包括乡政府、卫生院、信用社、小学等。乡政府位于村庄西部,XX村小学和中学位于村庄东边,分别形成村内的公建中心。教育资源整合后,XX村中学撤消,现改为小学,配套设施不完善,运动场地未硬化。3、人居环境发展现状由于村内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路面浮尘多,雨天经常积水不断,垃圾处理处于无序状态,村内牲畜随意放养,街道常积有牲畜粪便,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给村民造成极大不便。绿化系统不完善,绿化率低,没有相应的公共活动场所,人居环境急需改善。五、发展条件综合评价优势分析:XX村村域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城市支持农村条件成熟。劣势分析:村内产业基础、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综合评价:XX村作为2008年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作为乡政府驻地,基础设施虽不完善,但具备一定的发展条件,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面临挑战和劣势,但面临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契机,新村的规划建设在大区域范围内利大于弊,新一轮的规划中,必须立足现状,扬长避短,协调各区域间的统筹发展,开发相关产业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规划XX村为农业工贸型城镇中心村。第二章指导原则与总体目标一、规划的目的与作用1、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大”精神和山西省、吕梁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X县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体系的健康发展及其广大的农村腹地持续发展,必须编制合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用以支撑各项行动的科学实施。2、以规划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村镇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从建设的角度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