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意志的严峻挑战,也是对中国人民各级政府落实管理能力的巨大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灾后重建进展顺利,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灾区出现新的面貌,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当代中国人以关爱民生的殷殷情怀、快速有效的生死营救、井然有序的灾后重建,经受住了非同寻常的洗礼和考验。研究灾后重建过程中各级力量的实际行为, 不仅是对灾后重建工作做的阶段性总结,也表达了对参与整个重建工作过程的各方组织、个人崇高的敬意。尽管汶川地震带来的创伤已基本平复,经济也已步入正轨,但频繁发生的各类灾害已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必须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时刻做好准备。在自然灾害面前, 没有退缩也没有侥幸,只有充分的准备和顽强不屈的信念,才能带领我们走过伤痛、重建家园。本课题正是对 5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一次全程跟踪,研究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的各种作为,包括灾害发生初期的应激性救灾、避灾,到中期的回复生产、生活,再到后期的家园重建,改善生态环境,冰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对同类灾害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一) “ ”地震灾后重建政策分析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政府快速部署灾后重建工作,出台一系列法规条例,自 6月国务院颁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到法制化轨道。重建政策的出台根据防灾减灾不同阶段的需求,大致经历了救灾安置、恢复重建,重建发展三阶段。并式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一些专项规划等,这主要是针对第三阶段恢复重建而言,除了对住房安置外, 更对灾区选址、总体发展、基础设施等提出规划方案,以规划来指导地区重建发展。“ ”地震灾后重建理论与实践研究“ ”地震发生至今,国内外学者对此次灾后重建工作做了大量的研究, 也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和发展思路,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①汶川灾后重建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代表理论有仇保兴在《灾后城乡规划的问题、方针和策略》中对重建问题的总结,金磊的《四川汉川灾后重建规划策略研究》等。②汶川灾后重建机制与方法,代表理论主要有《四川下寺村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模式初探》,夏南凯、乔玮的《汉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组织与(运作)管理》等。③汶川灾后重建生态文明建设,代表理论主要有于进川的《试析灾后重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欧阳彬、屠火明的《理念·价值·精神:汶川大地震灾后思想重建研究论纲》,黄进的《灾后重建中精神家园建设的中国经验——以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为例》等。④汶川灾后重建中的城乡空间、文化形态研究,代表理论主要有周俭、夏南凯《立足跨域发展的都江堰城区灾后重建规划思想—关于空间、时间、形态的关系》,胡洋、党安荣《灾后农村恢复重建过程中的传统文化保护思考》等。(二)国内其他重建研究现状建国以来,我国发生了多次七级以上的地震灾害,其中破坏最严重,影响最大要数 1976 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和台湾 921 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中,以住宅建设为重点,增强抗震设防标准,开创了我国住宅结构抗震之先河,同时着重对城市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使唐山在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宜居城市”,然而在那个时代重建也有诸多遗憾:重建选址没有避开地震断裂带;急于让灾民住上房子,规划水准不高等问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