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儒家和谐思想.doc.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儒家和谐思想.doc.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6/3/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儒家和谐思想.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谈儒家和谐思想人读过 2008-10-15 00:00 我来说两句?? 奥运会,从 1896 年第一把圣火在奥林匹亚山上熊熊燃烧至今,一直是雄踞在遥远的东方文明圣土上的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2008 年8月8日,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当鸟巢上空圣火点燃时,奥运会徐徐拉开帷幕!这不仅仅是中国为世界悉心策划的视觉盛宴,更是精心锻造的文化盛典,使华夏民族波澜壮阔、博大精深的 5千年文明当中的文化艺术、典籍哲理、医药养生、官经兵法,以及武术和汉字等经世不朽之软实力,在跨越千年时空之后再现辉煌。奥运会开幕式,充分体现了以儒家文化思想为主流和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凸显了人文奥运的基本理念。它的美,充分体现在“和谐”二字上。奥运会开幕式不仅展示了体育健与美的和谐,灵魂与肉体的和谐,更蕴含着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 如果说,延绵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首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体系,那么, “和谐”则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格调和主旨所在,也是儒家的最高境界。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认为: “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实道出了儒家的根本精神。显然,在这里张载不但是要确立人作为能动性的主体存在与天地之间,更企图以伦理型人格主体为核心,力图沟通天、地、人之间的统一协调关系,创建万世太平的东方乌托邦。这种民胞物与的和谐精神,就思维向度而言,既要达到空间的超越,也要趋向时间的永恒。因此,儒学从其本质来看,是试图构建和阐明一个伦理本位主体的人格为轴心,与宇宙天地相互融合的统一体。与此同时,人与社会、个体与类之间也要造成充分的有序性和协调;而儒家的整个方法论体系以及对于理想人格的诉求,也无非是这个主体的展开和表征。那么奥运会开幕式,正是通过对高科技及未来宇宙的探索、彰显千年古国神韵的山水长卷、盛大的团体表演中人的角色扮演,分别将天、地、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演绎为跨越时空的人文奥运精神,而这一精神核心就是儒学的“和谐”思想体系。?? 一、和融天人之际?? 儒家学说确立天、地、人一统的和谐体系,首先在于他们对于人的主体的确立,即以人为本。也即:立人极。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他们认为,人是一切价值的核心,是万物的灵长,而人立于天地宇宙之间,自有其根本不易之重要地位。人文,即从注重人出发,进而注重建构人的精神,对人进行文化、教育,做到“文明以止。”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早在炎黄时代就已萌芽。陕西黄帝陵墓碑上刻有“人文初祖”。商周时期进一步有了“重人”,“敬德”的观念。对于此,历代儒家均有论述。例如“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惟人为大。”(《四书集注·孟子·滕文公下注》)“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 五行之秀气也。”(《礼运》)“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运》)“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王夫之《周易外传》) “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间,须是作得人方不枉。”(陆九渊《语录》)儒家学说肯定人在宇宙天地间地位,不仅在于人生是钟天地之精,得五行之秀,成万物之灵,更重要的是,人作为类的存在和社会秩序的形成的伦理道德价值,这确实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根本与关键。对此,旬况有极明确的描述,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