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煤矿安全管理第一节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一、安全管理的意义和作用管理是对管理对象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生产管理简称安全意义:管理,是对安全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作用、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关键;1;、搞好安全管理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特征2;3、搞好安全管理能使安全与生产技术措施有效地发挥作用。4、搞好安全管理能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二、安全管理的性质与地位1、安全管理的性质:安全管理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确定工作范围的活动,应该具有某些特殊的自然属性。了解这些特性,可以更好的掌握安全管理的方法和规律,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安全管理活动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机理来看,安全管理应具备以下基本性质:①思想性②意志性③效益性④强制性⑤长期性⑥科学性⑩社会功能性⑦层次性⑧预防性⑨群众性2、安全管理的地位: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可以从它和生产管理的关系中反映出来。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但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基础部分,涉及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涉及社会的稳定和企业的社会信誉,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涉及国家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人、财、物、信息、时间、机构、制度等,前五项是安全管理内容,后两项是安全管理手段。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研究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处理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这些原理包括八个方面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能级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弹性原理、动力原理。1、系统原理:所谓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确定目标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是一个系统,它包含若干子系统,同时又隶属一个更大的系统。现代安全管理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为了达到安全管理优化的目-1-的,必须从整体出发,对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企业大系统的安全总目标,协调各子系统的分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进行控制和管理,这便是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及管理他人,又被他人管理。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以人为主来展开的,使上下衔接形成一条以人为主体的管理链,这就是人本原理。因此,安全管理活动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全体人员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各自的职责,工作的意义和相互关系,主动和创造性的完成各自的任务。3、能级原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系统按安全管理功能的不同可分成不同的级别,各级别应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内容和安排相应的安全管理者,各级安全管理者各在其位、各司其职,这就是安全管理的能级原理。能级原理确定了系统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和安排使用人才的原则。能级的层次可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4、整分合原理: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组合,这就是管理的整分合原理。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只有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才能保证最佳整体效益的圆满实现。5、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系统的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而有力的反馈。6、封闭原理:任何系统的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理。封闭就是把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加以分割,使各部分、各环节相对独立,各行其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同时他们又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并且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封闭的管理链。坚持封闭原理,对于管理机构,不仅要有指挥中心、执行机构,还应由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这些机构应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权责明确,形成一个闭环回路。对于管理来说,执行、监督、反馈、奖惩必须配套实施,缺一不可。对于企业人员来说,必须有职、有责、有权、有奖、有惩,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个人内有动力,外有压力,行动起来有声有色。7、弹性原理:管理是在系统内部、外部环境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行的,管理工作中的方法、手段、措施等必须保持充分的伸缩性,以保证管理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这就是弹性原理。8、动力原理: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只有正确的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工作连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理。动力有三种基本类型: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四、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2-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3、安全生产人人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则;4、“三同时”原则: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四不放过”原则。5第二节、现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