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0/4/2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实现生产和收入超常规增长。1978年以来打破“一大二公”形成的对农民的集中管理,通过联产承包把农民从生产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劳动者生产选择的自主权和产品的所有权。使生产的成果与自身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联产联利,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下子焕发出来,-1985年,农业净产值平均增长,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是农业超常规增长时期。 ,为农民增收形成新动力。1985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在主要农产品产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靠结构调整。农业内部经济作物、养殖业比重扩大,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但这一时期由于农产品价格走低,各种税费增多,农民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形成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由于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地发展,中国工业化进入新的阶段,沿海地区向内地转移产业的步伐加快,沿海与内地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农村正是这种廉价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尽管农民务工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相当比重,江西全省农民人均在外务工得到的纯收入为658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但农民的身份未变,农民外出务工是劳动地点的外延而不是真正的身份置换,因而也不可能与城市真正融合在一起。这一过程中,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工业化长足进步,特别是沿海等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加快实现了从以农哺工到以工补农的战略转变,解决二元结构导致的问题,既日益突出又有了必要的条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真正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央确立了多予、少取的原则,加大了扶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力度。费改税,农村电网改造和城乡同网、同价,乡镇公路建设等措施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的环境,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这段时期,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12月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概括了这一时期的六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助于我们对新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多少代仁人志士梦寐以求、为之不懈奋斗的“但愿苍生得温饱”的目标得以实现。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逐步下降,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这使农产品的增长在受到资源约束的同时,越来越受到需求的制约。农业结构问题凸显,农产品价格一度低贱,增产难以增效,增产难以增收的问题日益困扰农业发展。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化和城镇化提速,农村劳动力加快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业流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现在已有超过1/3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大批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进城务工。农民外出就业很大程度上不再是权宜之计。相当一部分进城农民,由一人进城到举家进城,由暂时居住到稳定居住,。我国劳动力的就业格局将稳定呈现农业就业比重逐步下降,非农业就业比重稳步上升,外出就业较快增加的基本态势。 。农业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但农民收入的增长来源日益多样化、多元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业并举,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目前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已接近一半,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已占到1/3,工资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率达80左右,来自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城乡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开始有所打破,多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和促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各国农业联系更为紧密,农业专业化分工日益明显,农产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加入wto后,既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为引进资金、技术和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条件,也使我国农业发展更加直接地面临来自国际市场、国外产品和技术的严峻挑战。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随着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