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传统礼仪之标准.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统礼仪之标准.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0/4/23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统礼仪之标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华传统文明礼仪之标准---作揖拱手跪拜叉手万福!标签:传统礼仪标准拱手作揖叉手万福礼周天晗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择要介绍:行走之礼——古代常行“趋礼”,即长者或尊者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外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男士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是两手抱掌侧立,拱起手臂再前推,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躬。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入坐之礼——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左传·定公十年》注疏。汉服和汉民族传统礼仪历来是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本文依据华夏礼乐文化及相关典籍,并参考写实古画、道教礼仪和儒家礼仪等,制定常用汉礼标准如下:仅供参考。一、立容、行容、跪容、坐容。1、立容(男女通用):身体肃立,下叉手或袖手,目视前方,从容优雅;2、行容:(1)男:身体肃立,叉手(礼仪场合)或袖手,目视前方,步伐从容,庄重大方;(2)女:身体肃立,叉手(礼仪场合)或袖手,目视前方,步伐较小,步履庄重;3、跪容:(1)跪立(一般为跪、正坐起身时的准备姿势):男:取跪姿,双膝着地分开与肩同宽,上身(膝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