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doc

上传人:2786321826 2016/3/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 10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一般规定 本章对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规定适用于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以及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 9 度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 7度和 8度抗震设计时, 剪力墙结构错层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分别不宜大于 80m 和60m ;框架-剪力墙结构错层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分别不应大于 80m 和60m 。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底部带转换层的 B级高度筒中筒结构,当外筒框支层以上采用由剪力墙构成的壁式框架时,-2 规定的数值适当降低。 7 度和 8 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不宜同时采用超过两种本规程第 条所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分析应符合本规程第 5章的有关规定。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受力复杂部位,尚宜进行应力分析,并按应力进行配筋设计校核。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底部, 当上部楼层部分竖向构件(剪力墙、框架柱)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时,应设置结构转换层,形成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本节对带托墙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及带托柱转换层的筒体结构的设计作出规定。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宜小于房屋高度的 1/10 。 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变化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E的规定。 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转换梁、桁架、空腹桁架、箱形结构、斜撑等,非抗震设计和 6 度抗震设计时可采用厚板, 7、8 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的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厚板。特一、一、二级转换结构构件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内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 、 、 ;转换结构构件应按本规程第 条的规定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地面以上设置转换层的位置, 8度时不宜超过 3层, 7度时不宜超过 5层, 6度时可适当提高。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等级应符合本规程第 节的有关规定, 带托柱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转换柱和转换梁的抗震等级按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支框架采纳。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 3层及 3层以上时, 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宜按本规程表 和表 的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为特一级时可不提高。 转换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杭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 % ; 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 % 、 % 和 % 。 2, 离柱边 倍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梁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 、间距不应大于 100mm 。加密区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t /f yv ;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 f t /f yv、 f t /f yv和 f t /f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