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nr-600g微机保护装置说明书124版.doc

格式:doc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nr-600g微机保护装置说明书124版.doc

上传人:chuandao1680 2016/3/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nr-600g微机保护装置说明书124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 居住区复****提纲第一章 1、 20世纪 30 年代由谁提出“邻里单位”的概念并提出哪六条基本原则? 答:在20世纪 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车辆的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邻里单位”的理论; 六项基本原则:(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 )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3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 5000 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 3000~4000 人; (4 )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园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 160 英亩( 公顷)每英亩 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 );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2 、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进程共经历了哪些类型阶段? 答: 50 年代居住区建设改造与稳步发展时期; 60~70 年代居住区建设停滞及恢复时期; 80—90 年代居住区建设振兴发展时期。 1978 年之前,是单一模式,主要服从指标规划;改革开放之后,仍沿用传统观念,以福利分房为主。进入 20世纪 90年代, 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进入商品房的发展阶段 3 、通过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长期发展共总结出哪些经验规律? 答: 研究城市特点(南北差异) 生活变化规律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设计创新第二章 1、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用地的 40%~50% 。 2、城市住宅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3、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和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级。 4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人口与用地规模) 答: 1. 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50~100 公顷。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30000--50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 居住小区:由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10~35 公顷。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0--15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 居住组团: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4~6 公顷。.页眉. .页脚. 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3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 、居住区的用地项目构成及其解释答: 1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3、道路用地:、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4、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5、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用地及不可建设用地。 6 、居住区规划结构等级形式包括什么? 答: 1、二级结构:居住区--- 组团、小区--- 组团 2、三级结构:居住区--- 小区--- 组团 3、独立式组团结构 7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的六种类型及其特点? 答: (1) 中心式布局:以自然地形为构图中心同时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成居住区中心。(2) 围合式布局:中间主导空间可以形成宽敞绿地和开敞空间,容积率较大要注意建筑层数和间距,次要空间尺度要适中。(3) 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地、水体等,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并通过主轴上主要和次要节点来控制整体节奏和尺度。(4) 隐喻式布局:注重对形态的概括,简洁、明了、易懂,但同时要注意联系相关理论,做到形、神、意相融合。(5) 片块式布局: 传统居住区常用的形式,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规律紧密排列,各片块不强调主次,但要强调可识别性。片块之间应有绿地、水体、道路等分隔。(6) 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公建集中紧凑布置,开发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垂